3.7 乘法分配律及简单应用
一、教学目标:
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的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获得的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并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作简单的简算题。
四、教学难点:能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简便。
师: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教材中的情景图提出问题:两扇屏风一共有多少块玻璃?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屏风是什么样的?
生:屏风两扇不一样大。
生:左面的一扇屏风上玻璃有5排,每排12块。
生:右面的一扇屏风有5排,每排9块。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做这两扇屏风一共需要多少块玻璃?
2.学生自由计算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怎样想的?板书不同结果:
(先求两扇屏风每排21块,再求5排有多少块玻璃)
(12+9)×5
=21 ×5
=105
(先求每一扇的玻璃的块数,再求一共有多少块)
12×5+9×5
=60+45
=105
(三)重难点精讲
1.观察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什么?
(得数相等。)
师:得数相等也就说明什么?
(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2.师:好,下面咱们再做几道题,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的两个算式得数就真的相等。——做书24页“试一试”!
师:先观察竖着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跟刚才做的题一样:一个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一个是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数,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师:好,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做一下这3组题,看一看每一组算式是否相等。
集体订正。
师:通过4组题的验证我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语言描述一下?
(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指多名学生口述。
3.最后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这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如果我们用a、b和c分别表示3个数,那么刚才我们总结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c=a×c+b×c
指明读、口述。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及简单应用
(12+9)×5 12×5+9×5
=21 ×5 =60+45
=105 =105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七、作业布置
1.练一练第3题。
2.练一练第4题。
八、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运算律中的难点。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计算一部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简便运算的题,而且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做不同的题,学生第二天来到学校时很积极的去研究不同的算法,主动探索它们的关系,我看到学生主动去探究,非常的高兴,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我稍加点拨,学生们就能领会贯通。
在本堂课中新的教学理念有所体现,但对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虽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计算a×(b+c)时,把算式就错写成等于:a×b+c,我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人还是忘记分别去乘。
在练习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每一题的设计意图理解清楚,根据题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掌握做题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要求同学们去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时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同学对乘法分配律特点的认识比较模糊。
2.课堂用语不够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