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认识小数数位表
一、教学目标:
经历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等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数位表、数位,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的位数和分母的关系,并会应用它们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难点: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和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1份和几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流整数数位表的知识。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整数数位表,看看这张整数数位表,你能说出哪些关于整数数位表的知识?(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整数数位表掌握的不错,你们知道吗?小数也有数位表。小数的数位表和整数的数位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数数位表。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数位表
(二)讲授新课
1、呈现小数数位表,让学生观察,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从表中发现了什么。[在观察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数位表中小数部分的数位及顺序。]
2、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小数172.31、30.402、0.098,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把这三个数写在数位表中。[利用以前读数的经验,先读数,再在数位表中写数,使学生再次感受数位表中的数位及顺序。]
3、交流写数的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交流写数的过程,这是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掌握知识的过程。]
4、认识数位表中个数字表示的意义。结合讨论,教师简单说明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5、教师引导小结:赵玉欣回答“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程苗回答“小数部分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
(三)重难点精讲
1、让学生在赵玉欣和程苗之间作个比较。学生有可能从体重身高等方面比较。当学生说到程苗比赵玉欣高时,教师让赵玉欣和程苗分别报出自己的身高,这时会出现两个小数,教师请同学们直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从而引出小数的大小比较。
2、出示例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并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学生尝试排列。
(2)全班交流
3、总结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生试述: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比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百分位也相同就比千分位,依此类推。)
一至两名同学说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遍。
4、完成试一试。
(四)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实际上我们比较小数就是“高位比起,逐为比较”。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数位顺序表,也学会了小数的大小比较。希望同学们能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七、作业布置
1.练一练第3题。
2.练一练第4题。
八、教学反思
导入以旧带新式的提问,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整数35的各个数位,分析这个数的组成,以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自然地揭示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数位顺序表的记忆和理解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识记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记得小数点左边第1位、第2位、第3位……是什么,小数点右边第1位、第2位、第3位……是什么,记住相邻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小数的组成,为学新知做铺垫;在教学例3时,我引导学生说说1和0.1的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画图,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知识,使学生明白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在教学例4时,我通过学生自主填写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明白小数与数位顺序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完成“试一试”、“练一练”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总之,本节课要求学生熟记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