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小数的性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4小数的性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30 12: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小数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小数的性质并应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积极参加数的改写、比较和归纳等教学活动,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发现和概括的过程,能灵活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这里有一段5分米长的铁丝(出示铁丝),
除了用数据5分米(板书)表示它的长度以外,你还可用哪些数据表示?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口答,教师随答随板书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
米 米 米
0.5米 0 .50米 0.500米
学生说出上面一些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区别?”生答:它们表示同一段铁丝的长度,都是1米的,都是米。它们有相等的关系。但它们选用的度量单位不同,选用的数也不一样,有整数、小数、分数。既然长度相等,那么就有
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0.5米=0 .50米=0.500米
2、教师板书出来。
观察、讨论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特点。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重难点精讲
1、观察用小数表示的涂色部分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0.3 0.30
交流观察到的面积,发表不同的想法:两个正方形平均分的分数不同,涂色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 0.3=0.30。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改写
提出试一试,根据小数的性质,交流想法。然后填空。
(四)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5=0 .50=0.50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七、作业布置
1.练一练第3题。
2.练一练第4题。
3.练一练第5题。
八、教学反思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调查冷饮的价格,让学生在参与回答的气氛中收起没进课堂的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失败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 ,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过于细化。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总想让学生按照固定模式思考,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在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没能充分让学生多说,在两个同学回答正确以后,便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进行了总结。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