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一、复习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点的改写以及求近似数等知识;培养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的改写以及求近似数。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四人一组先了解第四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师板书
①小数的意义
②小数的性质
③小数的改写
④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题型、方法归纳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 位,计数单位是( )。
2.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读出下面的数。
25.33 106 87.21 59.031 102.45 0.265 0.017 0.010
小结:在读小数是整数部分和以前的读法一样,小数部分无论是中间的0还是末尾的0都要读出来。
师:上面的小数中,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哪些小数可以化简?如果把87.21改成三位小数应该怎样写?106改写成三位小数应该怎样写?
(三)典例精讲
1.复习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42厘米=( )米 2.29吨=( )千克 15.6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540千米=( )千米( )米 ( )千克=5千克300克
2.复习数的改写
把下面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60800=( )万 750000000=( )亿 452000=( )万
想一想:怎样将一个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在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写法按照读法进行,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点,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4)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相同,都是按数位顺序表,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
(5)数的改写。
(五)随堂检测
1、练习第1题。
2、练习第2题。
3、练习第3题。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大小方法:按数位顺序表,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
六、作业布置
1、练习第4题。
2、练习第5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1、创设情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举例激活课堂。回顾知识,让学生体会如果简单罗列知识点,就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然后,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
2、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务,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复习部分,通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没有为练习而练习的枯燥感;另外,教学中教师没有单纯地为复习而复习,而是通过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所给小数给灾区小朋友写一段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补充、点评,练习中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