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计算时,我们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出示例题。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3。
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50元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三)重难点精讲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50-20÷5。
这样列综合算式,对不对呢?
学习算理。
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
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
先算“50-20”,可以在“50-2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师生总结:这里要先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必须添上小括号。
用50元买1盒彩笔后,还可以买几个讲义夹?
学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集体订正时交流,为什么要打小括号,计算时先算什么。
(50 – 15)÷7
=35÷7
=5(个)
强调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观察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0-20)÷5 (50 – 15)÷7
=30÷5 =35÷7
=6 =5
引导学生得出: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试一试。
出示:(42-18)×30 95-(24+50)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没有参与运算的要照着写下来。
归纳小结。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归纳小结: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随堂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70+40)÷3 24×(86-36)
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300+10)×3 280÷(4×2)
450-(50+150) 6×(31-15)
3、想想做做第3题
90-40×2 360÷5+4 480-180+60
(90-40)×2 360÷(5+4) 480-(180+60)
(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5、想想做做第5题
三年级同学收集的易拉罐数量如下表。易拉罐每3个1元。卖出这些易拉罐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含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50-20)÷5 (50 – 15)÷7
=30÷5 =35÷7
=6 =5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作业布置:
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每4人一组去参加劳动,一共要分多少组?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