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自然--光和色彩》教学设计
备课内容 第1单元第1节 教学班级
教学内容 1、事物的分类2、认识发光体和不发光体3、认识光和色彩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图片,简单了解光和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力。【过程方法】:通过小测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相关光和色彩的知识,体验色彩的魅力,进而在课堂练习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情感价值】: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主动认识、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
教学方法 实验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感受光和色彩的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光,物体的颜色也就不存在了。
教学准备 红领巾,各类实物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美最养眼的礼物——色彩。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存在于大自然中,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无限精彩。上课前,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几幅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①师: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发光体: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影响。不发光体: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②老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请认真观察以下图片,判断哪些是发光体?哪些是不发光体?学生思考回答:太阳、灯、火、蜡烛是发光体;房子、树木、书本、花......是不发光体③教师归纳、总结: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它们的物理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太阳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因而分解出不同的色光。这样物体就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④教师提问:同学们,古人曾认为是人的眼睛发光线照亮物体,因此物体才能被人的眼睛看到。你们是赞同古人这话呢?还是反对? ⑤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测试(请一位学生到讲台,用红领巾蒙上眼睛,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一片黑漆漆的环境里,用手摸桌面上的实物,辨别出什么东西,并说说它们的颜色) (参与的学生能猜测出实物,但却无法准确说出颜色) ⑥老师总结:通过小测试,我们可以知道:人的眼睛之所以能感觉到这些颜色,是人类具有高度的视觉能力,色彩的显示,是依赖于人的视觉,而物体的哪些颜色是靠照亮物体的光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光,物体的颜色也就不存在了。⑦作业布置认真观察一下:在蓝色灯光下的红苹果,会变成什么颜色?
板书设计 光和色彩 1、物体,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2、发光体: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影响。 3、不发光体: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4、结论
教学反思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对学生的作业的点评要针对性强,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