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练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重庆市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练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重庆市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14: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重庆市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2.(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2017年山东菏泽卷)下图为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目录。请根据内容,为本单元选出合适的标题( )
A.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伟大的抗日战争
3.(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在如下图所反映的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这次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的中国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4.(2021·重庆巴南·八年级期末)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5.(2021·重庆梁平·八年级期末)有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与民族自觉的精神的结合,彻底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是指( )
A.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推动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C.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D.中国人民开始“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6.(2021·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学习历史必须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各地工人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B.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政府代表拒绝了和约签字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7.(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8.(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产党成立
9.(2021·重庆梁平·八年级期末)“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武昌起义的爆发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进行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2021·重庆渝中·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这三者而言,最重要的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11.(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2020年8月30日晚,在浙江嘉兴首次试演的歌剧《红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诞生,到劈波斩浪驶向辉煌的史诗画卷。“红船”事件的意义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战略转移,播撒火种
12.(2021·重庆綦江·八年级期末)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
A.洪秀全 B.李鸿章 C.陈独秀 D.蔡锷
二、判断题
13.(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新思想、新伦理,冲击了旧观念和旧纲常,是五四运动中群众能积极参与响应的重要原因( )(正确请填“正确”,错误请填“错误”)
14.(2021·重庆·八年级期末)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_____)
三、识图题
15.(2021·重庆梁平·八年级期末)观察下图《五四运动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五四运动爆发地点 B.五四运动后期中心
四、辨析题
16.(2021·重庆渝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材料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添加一个“新”字,不仅使其鼓吹新思想、新文化,启发新觉悟,造就新青年的主旨一目了然,而且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起点新,内容新,目标新,形式新……《新青年》创刊时曾表示其宗旨不在“批评时政”,但这不能够不表明它不关心政治,实际上其作者明确认识到,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所进行的斗争,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他们反对旧思想、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旧政治的声讨。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他们不愿就事论事地议论现时的政治问题,而力图通过思想的启蒙促进政治的根本改革。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填“正确”;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填“错误”;是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填“未涉及”。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
(2)新文化运动的“新”体现在其内容、目标、形式等方面。( )
(3)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
(4)新文化运动仅仅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与政治无关。( )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包含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
五、综合题
17.(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中国近现代资料汇编》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练兵”“海军”是哪场运动?你怎样看待李鸿章的说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康有为提出的救国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的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4)综上,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18.(2021·重庆綦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注:都是9-15岁的少年),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学成归国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
——摘编自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款”“珠卖国贼曹汝霖陆宗典章宗祥”等白旗,到东交民巷使馆区抗议等活动,遭到军警镇压。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并通电各方请求支援。中学生也参加到爱国运动中来,他们致书总统,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组织爱国讲演,发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派人到天津、上海等地宣传,呼吁支援爱国群众运动。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
材料三 留日学生并不对其曾经学习的国家发生一种亲近的感觉。日本所实行的所谓“大陆政策”是有计划、分步骤、由缓及骤地推行灭亡中国的政策;留日学生在留学期间,受到了日本的教育,加深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使他们感到,只有坚决从自己国土上驱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才能有独立生存可言;因而回国之后成了最坚决的抗日、排日论者,领导人民觉醒。正是由于留日学生在抗日教亡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杨东明、纪昌和《试论留日学生与中国的近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如何赞赏中国留学生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事件的名称、性质。概述体现这一性质的行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日学生最终成长成一种什么样的人?并概括成长为这种人的原因。
(4)综上撰述,你从中国学生身上学到什么?
19.(2021·重庆綦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讲阴阳五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叶起使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危机面前,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中体西用”,都没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都没能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是最终也失败了。
材料三 中国向何处去?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样的领导地位,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逐步确立的。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她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能够科学地指明正确方向,并紧紧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拥有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依靠力量。
——光明日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系列救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4)今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你准备怎样向她献礼?
20.(2021·重庆·八年级期末)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请结合活动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一(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纪念英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2019年9月30日,在烈士纪念日当天,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群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篮。
(1)任意列举19世纪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发扬先烈的精神?
活动二(庆祝大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2)香港岛和台湾岛是在19世纪的哪两场战争之后成为了列强的殖民地?
活动三(盛大阅兵)央视播音员海霞激动的播报:“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阔步而来”。
(3)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高擎的“党旗”是哪个政党的旗帜?这个政党诞生的标志和诞生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4)有人说,国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不合时宜,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
2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难度适中,由关键信息胡适、北大、蔡元培、陈独秀,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答案选D,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维新与变法是戊戌变法,自由与平等是西方启蒙思想。
2.B
【详解】
根据题干的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属于近代化的艰难的起步,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会分析题干的图片的内容属于哪一部分,分别都是什么事件,有什么共同特征,找到相同点对号入座,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3.B
【详解】
依据图片“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提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B项符合题意;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成立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结束。A项不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简称广州国民政府。C项不合题意;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4.B
【详解】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门集会、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B符合题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A排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C排除 ;“打倒老蒋,解放全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D排除。故选择B。
5.C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学生参与,同时有民族自觉和社会仲裁,体现的是一次全民运动,结合近代史实可能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正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符合题意;动摇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没有体现出民主自觉的精神,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牺牲精神。故A不符合题意;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民开始“十四年抗战”的历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历史结论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属于“历史结论”,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都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D
【详解】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画舫上继续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D符合题意;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总方针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A排除;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中共一大无关,B排除;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C排除。故选D。
8.D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921年发生在上海和嘉兴南湖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党诞生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劈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D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6—1927年,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1—1945年,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9.D
【详解】
根据材料“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特务的出现,大会的最后一天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反映的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表现,其最重要的条件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的壮大,开始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B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只是材料中三个现象的思想基础,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只是客观条件,不是最主要的条件,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是非常次要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材料反映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1.A
【详解】
根据题干“……在浙江嘉兴首次试演的歌剧《红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诞生,到劈波斩浪驶向辉煌的史诗画卷。”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指的是遵义会议,排除C;“战略转移,播撒火种”指的是红军长征,排除D。故选A。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1919年,领导五四运动。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C正确;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排除B;蔡锷是护国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排除D。故选C。
13.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的五四运动,首先是北京的大学师生率先起来抗争的,后来各地的高校学生、工人、商人等群体,也积极响应参与,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此之前,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了几年时间,新思想、新伦理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旧观念、旧纲常受到冲击,这影响到很多中国人。这也是为什么在五四运动中,群众能积极参与响应的重要原因。故本题说法正确。
14.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故题干表述错误。
15.上框A,下框B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地点在北京,主力军是学生;五四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故上框A,下框B。
16.(1)正确
(2)正确
(3)未涉及
(4)错误
(5)正确
【详解】
(1)依据材料“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的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是正确的。
(2)依据材料“造就新青年的主旨一目了然,而且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起点新,内容新,目标新,形式新”的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新”体现在其内容、目标、形式等方面是正确的。
(3)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这一内容材料中没有涉及。
(4)依据材料“但这不能够不表明它不关心政治,实际上其作者明确认识到,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所进行的斗争,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他们反对旧思想、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旧政治的声讨。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他们不愿就事论事地议论现时的政治问题,而力图通过思想的启蒙促进政治的根本改革”的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仅仅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与政治无关是错误的。
(5)依据材料“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他们不愿就事论事地议论现时的政治问题,而力图通过思想的启蒙促进政治的根本改革”的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包含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这是正确的。
17.
(1)事件:洋务运动。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
(2)学习日本,实行维新变法;失败。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4)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特点。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练兵”“海军”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创办了海军,采用新式练兵。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所以李鸿章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2)据材料二“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和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提出的救国主张是学习日本,维新变法。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制度,最终失败。
(3)据材料“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根据材料反映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可知,中国在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特点。
18.(1)成绩优秀;道德高尚、谨言慎行、心系国家等。
(2)五四运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组织爱国讲演,发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派人到天津、上海等地宣传,呼吁支援爱国群众运动。
(3)成了最坚决的抗日、排日论者,领导人民觉醒。 日本实行的“大陆政策”是推行灭亡中国的政策;留日学生受到了日本的教育,加深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4)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可得出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成绩优秀;道德高尚、谨言慎行、心系国家等。
(2)根据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还我青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根据材料“ ……他们致书总统,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组织爱国讲演,发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派人到天津、上海等地宣传,呼吁支援爱国群众运动……”可得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行动:他们致书总统,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组织爱国讲演,发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派人到天津、上海等地宣传,呼吁支援爱国群众运动。
(3)根据材料三“留日学生……因而回国之后成了最坚决的抗日、排日论者,领导人民觉醒。……”可得出留日学生最终成长成最坚决的抗日、排日论者,领导人民觉醒 的人。根据材料“ 留日学生……日本所实行的所谓“大陆政策”是有计划、分步骤、由缓及骤地推行灭亡中国的政策;……受到了日本的教育,加深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可概括出成长为这种人的原因:日本实行的“大陆政策”是推行灭亡中国的政策;留日学生受到了日本的教育,加深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
19.(1)文化方面,清政府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落后;落后的政治制度;观念陈旧;民族凝聚力不强等。
(2)没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没能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等。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群众路线等。
(4)100周年;唱红歌;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听有关党史的讲座等。
【详解】
(1)根据材料“ 在嘉庆、道光年间,……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讲阴阳五行。”可得出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清政府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材料“西洋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叶起使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可得出原因:近代科学技术落后;根据材料“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可得出原因:落后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可得出原因:观念陈旧;根据材料“……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可得出原因:民族凝聚力不强等。
(2)根据材料“危机面前,……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中体西用’,都没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可得出近代救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没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根据材料“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都没能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可得出失败的原因是:没能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是最终也失败了。”可得出原因: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等。
(3)根据材料“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她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能够科学地指明正确方向,……”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据材料“……紧紧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拥有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依靠力量。”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坚持群众路线等。
(4)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距今(2021年)是100周年;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唱红歌;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听有关党史的讲座等。
20.(1)林则徐、邓世昌;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3)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
(4)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 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主持了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是中国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邓世昌抗击日军壮烈牺牲。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好好学习,通过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继承发扬先烈的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岛是在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台湾岛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高擎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1921年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 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