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重庆市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重庆市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14: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重庆市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2.(2021·重庆綦江·八年级期末)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A.“自强”“求富”——太平天国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五四运动
C.“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二·九运动
3.(2021·重庆梁平·八年级期末)1926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认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2021·重庆梁平·八年级期末)下表是中国近代某进步刊物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下列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一时期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2021·重庆渝中·八年级期末)观察《北伐战争形势图》,从下图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①北伐的主要对象②北伐军的进军路线③北伐军主要的作战区域④黄埔军校学生是北伐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1·重庆綦江·八年级期末)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A.黄埔军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义和团运动
D.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7.(2021·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北伐战争属于下边表格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8.(2021·重庆渝中·八年级期末)“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9.(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0.(2021·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今年(2021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下列选项中会议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一大——党的诞生 B.八七会议——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遵义会议——走向成熟 D.中共七大——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
11.(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这场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从此诞生了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为纪念“这场起义”而设置的节日是
A.劳动节 B.青年节 C.建党节 D.建军节
12.(2021·重庆长寿·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3.(2021·重庆·八年级期末)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4.(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5.(2021·重庆綦江·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说明红军有( )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②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判断题
16.(2021·重庆·八年级期末)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黄浦江边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_____)
17.(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正确请填“正确”,错误请填“错误”)
三、识图题
18.(2021·重庆南岸·八年级期末)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图例内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图例栏内的横线上。
A.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方向
B.南昌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行动方向
(2)仔细观察地图,指出上述图例所示路线所反映的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9.(2021·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下图为《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
(1)请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
(2)仔细观察该示意图,请分析这些根据地在所处地理环境上的共同特点。
20.(2021·重庆巴南·八年级期末)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地方B.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请将下列图例内容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
21.(2021·重庆巴南·八年级期末)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长征出发的地点
B.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地方
22.(2021·重庆长寿·八年级期末)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仔细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 B.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地:会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四、综合题
23.(2021·重庆北碚·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
材料三 1924 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原因。(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阐述国民党—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实际上确定了哪三大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国共合作方式是什么。
(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对国共关系及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4.(2021·重庆渝中·八年级期末)观察《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1)在图中方框内写出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定都地点的中文名称。
(2)根据示意图,说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
25.(2021·重庆巴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时,一个重要的事实发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在上海学生“沿街跪求”商人罢市之际,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几日内,罢工工人达到六七万人。……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就这样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如上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军爱民”和“民拥军”两类史料资源,通俗易懂,教育价值突出,集中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坚持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政治主张,力争使得沿途人民群众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样既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消除了国民党政府对红军的欺骗性宣传,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里面,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更不容忽视。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伐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长征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6.(2021·重庆万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使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个窗口。
——任培秦《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上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上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上填“未涉及”。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5年陕北会师。( )
(3)“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4)长征的胜利有利于抗日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
(5)长征的胜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
2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开始,到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故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故A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故B不符合题意;土地革命是从1927年到1937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A不符合题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B不符合题意;“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C符合题意;“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的口号,D不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A
【详解】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随时都准备武装暴动”“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反映出当时的中共中央认识到要想摧毁反动势力就必须随时准备进行武装暴动,要发动武装暴动就要掌握武装力量,因此当时的中共中央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A;BCD项都发生于1927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4.B
【详解】
根据表格可知,“革命”一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是1923年6月—1926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因此,这一时期“革命”一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故选B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根据《北伐战争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有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3个军阀盘踞地区分界线,他们是北伐的主要对象;图中有北伐军进军路线,从路线看,北伐军分三路北伐:西路进攻湖南、湖北;中路取江西;东路夺福建、浙江。这此地区是北伐军的主要作战区域。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从图中无法得到“黄埔军校学生是北伐的主力”的信息,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第二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A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先后在山东、直隶等地广泛开展起来,C有直接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D有直接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属于第二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故B符合题意;第一阶段的时间是1919-1924,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第三阶段的时间是1927-1937,北伐战争早已结束,故C不符合题意;第四阶段的时间是1937-1945,北伐战争早已结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详解】
依据题干“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反映了土地革命是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立”都发生在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发生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发生在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CD三项,故选B。
9.D
【详解】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都是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体现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D项正确;南昌起义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排除B项;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
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器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正确;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中国共产党诞生了,A排除;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排除;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D排除;故选B。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故为纪念“这场起义”而设置的节日是建军节,D正确;劳动节与题干描述的起义无关,排除A;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排除B;建党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C。故选D。
12.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B是北伐战争,C是遵义会议,D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BCD。
1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渡赤水是打乱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ACD表述正确;B错误;故选B。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排除A项。八七会议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故排除B项。中共七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故排除D项。故选C。
【点睛】
找准本题的限定词语。限定词语是“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5.A
【详解】
根据材料“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可知说明红军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①符合题意;不怕牺牲的精神,②符合题意;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际主义精神,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6.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区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故题干表述错误。
17.错误
【详解】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本题是错误的。
18.(1)上:B;下:A。
(2)向农村进军等。
【详解】
(1)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文家市决策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坚持斗争,1928年,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上:B;下:A。
(2)结合所学知识,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向农村进军等。
19.(1)左框:A;右框:B
(2)集中分布于:偏远山区;边远农村;两省或数省交界地带 (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方不对))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子啊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左框是A;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按地理位置可知,右框是B。
(2)依据《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可知看出大多数根据都分布在湘赣边界的山区和农村。由此得出:根据地分布的特点,集中分布于:偏远山区;边远农村;两省或数省交界地带。
20.上框:A左下框:B
图例内容:南昌起义部队行动方向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地方的是南昌起义,A是南昌应该是上框;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是井冈山,应该在左下框。
(2)依据材料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例内容应该填写的是南昌起义部队行动方向。
21.(1)上框:B 右下框:A
【详解】
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长征出发点是瑞金,故A应在左下框。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地方是甘肃会宁,故B应填在上框。
22.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瑞金位于江西省,会宁位于甘肃省,所以左上方方框为B,右下方方框为A。
23.(1)原因: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尚未强大。(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主要内容:改组国民党;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4)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详解】
(1)根据材料“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为它注入新鲜血液;根据材料“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可得出;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根据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可得出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尚未强大。
(2)内容,根据材料“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国民党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重要原因,因此改组国民党也是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之一;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对旧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解释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依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根据材料“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可得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功,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4.(1)瑞金(错别字不可)
(2)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农村地区,大多位于省与省交界处。
【详解】
(1)根据所学,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定都瑞金。
(2)从图片中的颁布可得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农村地区,大多位于省与省交界处。
25.(1)特点:以学生为先锋;席卷全国(范围广);群众基础广泛(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2)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
(3)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精神财富: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等革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保障。(围绕“人民群众”,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上海学生“沿街跪求”商人罢市之际,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几日内,罢工工人达到六七万人……”可得出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以学生为先锋;根据材料“。……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可归纳出特点:”席卷全国;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可归纳出特点:群众基础广泛。
(2)根据材料二“……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概括出北伐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可概括出原因: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根据材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可概括出原因: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如上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军爱民’”和‘民拥军’两类史料资源,……集中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坚持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政治主张,……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里面,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更不容忽视。”可得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等革命精神等。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保障等。
26.(1)正确
(2)错误
(3)未涉及
(4)正确
(5)正确
【详解】
(1)依据材料“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的信息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一内容来源于材料,故正确。
(2)依据材料“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的信息可知,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5年陕北会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3)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一内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填写未涉及。
(4)依据材料“红军长征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信息可知,长征的胜利有利于抗日和革命事业的发展这一内容来源于材料,故正确。
(5)依据材料”同时也使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个窗口“的信息可知,长征的胜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一内容来源于材料,故正确。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