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时 1.4.3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计算:
1+(-2) -10+(+3) +10+(-3)
2、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教师引导观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问题: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10)-(+3)=7
再计算:(+10)+(-3),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
2、再看一题:计算:(-10)-(-3)及(-10)+(+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师生一起归纳: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师生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
3、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0-(-3.18); (2)、5.3-(-2.7) ;
(3)、(-10)-(-6) ; (4) 、(3)-6
教师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小明家蔬菜大棚的气温是24℃,此时棚外的气温是-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此题。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讲评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
P24-25练习1、2、3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
3、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进行计算。
五、布置作业:
P27-28习题A组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