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1 15: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武汉 辛亥革命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辛亥革命
——救亡图存·旧邦新造
探究一: 为什么是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党人?
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革命派,改良派(立宪派),朝廷(清政府)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
清政府: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立宪派: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革命派: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
思想宣传:三民主义
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
激化阶级矛盾
“摇摆”革命
走向革命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进步性: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局限性:对民生和社会革命认识不足。
学思之窗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探究二: 为什么是武昌首义并成功?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最不可思议的是,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起义完全是革命士兵自行发动,最后却一举告成。
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但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巡捕闻讯赶来,将革命党人的名册等起义文件起获,武昌形势顿时紧张。
偶然性: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辛亥革命背景 必要性 社会基础:
可能性 经济 阶级: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基础:
偶然性 有利时机:
早期救亡图存探索的相继失败说明革命是历史的选择
民族资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学说
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同盟会
武装起义、革命化的新军
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线)
【归纳】
偶然与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的爆发
探究三 为何称为共和革命?
“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做好准备。……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座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
——孙中山:《我的回忆》
1911.10.10
1912.1.1
1912.2.12
1912.3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教材第二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自主完成下面的时间轴。
1912.2.1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根据时间轴和革命形势图你怎么认识武昌起义?
革命果实旁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十、总揽司法权……
思考:辛亥革命和以往的革命运动有什么不同?
行政治理
民族治理
法律治理
思想文化治理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变化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变化。
经济: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式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
*未发动广大民众
*中国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
中国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之后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林增平等主编:《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
学习聚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辛亥革命过去100多年了,它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辛亥革命祭——未竟的革命
今天,我们回望革命,看似不再那么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前夕,都有着一场极为悲壮的青春祭礼。在国家民族命运面前,一大批热血青年选择了义无反顾,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 1895 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 27 岁。
徐锡麟: 1907 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 34 岁。
秋瑾:鉴湖女侠秋瑾,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 1907 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 32 岁。
林觉民:“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与妻书》至今读来荡气回肠,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时 24 岁。
彭楚藩:武昌起义三烈士之一。起义前夕被清政府逮捕,临刑时高呼“民国万岁”,时年 27 岁。
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年的那些的革命志士,正直人生年华的最好时光,但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勇于牺牲,义无反顾,这不仅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谢谢聆听,多多指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