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下-27.漏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下-27.漏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4: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7. 漏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听边想,“漏”到底是什么?
课文理解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以及围绕主要人物发生的事情。再读课文,抓住文中对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描写,并注意地点的转换,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趣味性,了解“漏”到底是何物,知道老虎和贼贪心、想干坏事,却做贼心虚自食恶果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后借助相关的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
课文理解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小胖驴”一词点出驴遭老虎和贼惦记的原因。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正是由于下雨,才有了老婆婆对“漏”的担心,也才有了老虎和贼对“漏”的恐惧。
课文理解
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抓、挖”是对老虎和贼的动作描写,用词准确。老虎有着锋利的爪子,用抓比较准确,而人习惯用挖。
老虎和贼想都趁着下雨朝小胖驴下手,为后面遭遇“漏”埋下伏笔。
课文理解
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文章语言表达口语化,语气词“哩”为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课文理解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
“翻山越岭、走南闯北”写出了老虎和贼都自以为见多识广。
两个“莫非”表明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很厉害,当听到老婆婆说自己不怕狼也不怕虎就怕“漏”时,从心里认定“漏”是比自己厉害的东西,表现了他们的怀疑与不解,刻画了老虎自以为是却又做贼心虚的心里活动。
课文理解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 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浑身发抖、腿脚发软”分别写出了老虎和贼对“漏”的恐惧程度之深,十分滑稽。
“滑、跌、摔”三个动词连用,把贼惊恐万状的样子描绘得淋漓尽致。
课文理解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这一段和前面一段写出了贼和老虎做贼心虚、万分害怕的状态。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筋都快断了、骨头架都快散了”是夸张的说法,表现了贼和老虎对“漏”的害怕。
课文理解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把贼比作胶,说明贼抱住老虎的脖子抱得很紧,也表现了老虎特别害怕“漏”。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把老虎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也表现了贼特别害怕“漏”。
课文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歪、纵、蹿”是对老虎和贼的动作描写,配合得如此默契,形象地刻画了老虎和贼急于摆脱“漏”的样子。作者用准确的动词刻画了老虎和贼对“漏”的恐惧,有很强的画面感。
“终于甩掉”体现了老虎和贼摆脱“漏”后的轻松。
课文理解
雨越下越大。
由蒙蒙小雨到雨大了起来、越下越大,营造紧张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老虎和贼没得到小胖驴都不甘心,这为它们再一次遇到“漏”埋下了伏笔。
课文理解
拟声词“咔嚓”写出了惊魂未定的贼又碰到了“漏”一心想逃命,根本没考虑到树枝的承受力,结果枝断人落,滚下山坡,形象而又具体。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课文理解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老虎和贼心术不正,一心想着害人遭到了报应。“惊恐”“吓昏”把贼和老虎对“漏”的害怕表现到了极致。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安安稳稳”写出了小胖驴的状态,它的安稳与老虎和贼的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让故事产生了荒诞感,极具趣味性。
课文理解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揭示“漏”是漏雨,加强了对老虎和贼的讽刺意味,突出了他们既贪心做坏事,又都做贼心虚,最后自食恶果的愚蠢,也使文章极具趣味性。
课文理解
抓心理活动刻画人物
学方法:本文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抓住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如:贼和老虎听到老婆婆说“漏”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虎和贼的疑惑和做贼心虚,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了老虎和贼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记方法:
1. 要能表现人物心情。
2. 要符合故事情节。
3. 可以用内心独白的形式,也可以用描述内心想法的形式等。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漏”是文章的线索,因为听到了声响,老公公和老婆婆谈到了“漏”,结果老虎和贼都认为“漏”是很可怕的事物,十分恐惧,接下来就围绕“漏”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事。故事结尾处老公公和老婆婆发现屋顶漏雨了。“漏”贯穿了全文。
课文为什么以“漏”作为题目?
延伸问题
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
课文结构
起因: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心术不正
经过
1.老爷爷老婆婆谈“漏”
2.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吓得落荒而逃 3.再相遇,又一次把对方当成“漏”吓昏
结果:小胖驴安然无恙,贼和老虎昏了过去
自作自受
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讲老虎和贼都想得到小胖驴,在行动过程中无意中听到老婆婆谈“漏”,老虎和贼因做贼心虚,都把对方当成“漏”最后吓昏了的故事。这个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我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夏天到了,可是,森林里发生了旱灾,哪儿都找不到水,最后,小动物们决定挖一口井,但兔子却说:“挖井这活太累了,我可不干。”“如果你不挖井,就别想喝到一滴水”,大家说。兔子得意地说:“没关系,你们尽管挖吧,反正我会喝到水的。”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井终于挖好了,小动物们都喝饱了水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出来喝水时,发现井边有兔子的脚印,他们都明白了,原来兔子晚上来偷偷喝水了。
怎么才能不让兔子偷水喝呢?小动物决定轮流值夜班。狗熊说:“今晚,我来值班,有我在这儿,看谁还敢来。”
贪婪的兔子
推荐阅读
夜里,兔子从草丛里钻出来,他看见狗熊在井边,犹豫了一下,就不停地唱起歌来:“特拉拉,想的好,想的妙,你能做得到吗?”
狗熊听见美妙的歌声,开始跳起舞来,越跳越远。这下兔子再也不怕了,他赶紧溜到井边,喝足了水,逃跑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在水井边又发现了兔子的脚印,他们一起奚落狗熊:“哈哈哈,你上兔子的当了。”狗熊害羞地说:“这事和兔子没关系,是我听到歌声,跳起舞来,才会这样的。”
大家都不相信,猴子说:“今天我来值班,只要兔子一来偷水,我一定会抓住他的。”
推荐阅读
天黑了,兔子从草丛里钻出来,发现猴子在井边。就唱起歌来:“特拉拉,想的好,想的妙,你能做到吗?”猴子也随着美妙的歌声跳起舞来,他越跳越远,越跳越远。兔子赶紧跑到井边,喝饱了水,逃跑了。
第二天早上,动物们又发现了兔子的脚印,他们说:”猴先生,你和熊先生差不多,连只兔子都抓不住。”唉!怎么办呢?狐狸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做个泥娃娃,让他来看井。”大伙儿都赞成。他们捏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泥娃娃,放在井边。夜里兔子又来了,看见泥娃娃在井边,就不停地唱起歌来,可是泥娃娃一动也不动,他边走边唱,泥娃娃就是不动。
兔子生气地举起手打泥娃娃的头,手被泥粘住了,兔子又用脚踢,脚也被粘住了,兔子气的用头去撞,连头也被泥粘住了。
第二天,大家看到脏兮兮的兔子,气愤地说:“果然是你偷了我们的水。你应该受到惩罚”。
小动物们把兔子送到森林审判官那儿,最后兔子被罚,终身打扫森林的卫生。
国学诵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走进传统文化
关于老虎的谚语
1.画虎不成反类犬。
2.人怕齐心,虎怕成群。
3.志大才疏事难成,有志有智虎添翼。
4.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5.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