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题类型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题类型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22: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远古的传说(炎黄、尧舜禹) 禅让制
朝代更迭
重大事件
重要制度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夏 商 西周 春秋
盘庚迁殷、武王伐纣、春秋争霸
世袭制、分封制
时代特征、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灭六国、巩固统一措施、陈胜吴广起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三国鼎立的形成、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民族交融
西汉
时期 时代特征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夏商周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时代特征
一、元谋人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长江流域)
原始社会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会不会制造工具
距今约70-2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
二、北京人
年代:
地点:
(黄河 流域)
1.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手脚分工明显;
3.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4.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5.过群居生活。
特征: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劳动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和距今年代
2、生产和生活特点:
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
1.使用磨制石器;2.开始种植水稻;3.住干栏式房子,过定居生活;4.会挖掘水井;5.会制造陶器(黑陶);6.饲养猪、狗、水牛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2、生产和生活特点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距今约6000年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开始种植粟;
3、住半地穴式房子;
4、饲养猪狗等动物;
5、会制造彩陶。
炎帝、黄帝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民族
一、人文始祖——黄帝
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嫘祖发明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隶首发明算盘。
二、禅让制
1、“禅让”——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迭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建立者 暴君
夏朝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朝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盘庚迁都到殷 汤 纣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厉王
国人暴动
东周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洛邑 周平王
奴隶社会
重要制度 世袭制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分封制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 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②稳定政局
③扩大统治范围。
奴隶社会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西周的等级制
重大事件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春秋争霸
水患和政治动乱
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河南新乡)大败商朝军队,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原因:
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等 。(政治优势:尊王攘夷)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有利于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奴隶社会
一、战国时期
时间 前475年——前221年
时代
特征
兼并
战争
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频繁。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铁器、牛耕的使用(春秋)和推广(战国)使生产力大大发展,势必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
各国竞相变革,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封建社会



法 一、战国时期
时间
内容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被处死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社会秩序稳定)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商鞅变法的性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便于经济的流通和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封建社会
商鞅变法 一、战国时期
作用
启示
对改革的认识
封建社会
经过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必须进行改革
4、改革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要顺应民心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目的:用文治移风易俗,加强对黄河流的控制
2.措施:迁都洛阳
目的: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黄
河流域的控制
汉化措施
说汉话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二、秦汉时期(一)
秦朝建立及巩固 建立
巩固统
一措施
疆域
长城
1.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2.前221年嬴政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秦朝。
意义:
1.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4.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5.兴修灵渠,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封建社会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交通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秦汉时期(一)
陈胜吴广起义




亡 原因
经过
意义
继续
1、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2、大泽乡遇雨延期——直接原因。
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揭竿而起),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项羽和刘邦成为后来起义军的领袖。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同一年,刘邦直逼咸阳,灭亡秦朝。(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封建社会
二、秦汉时期(二)
西汉 建







统 基础
内容
影响
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
1.“文景之治”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地方实行“刺史制度”。
2.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使用五铢钱。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封建社会
1、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思考: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二、秦汉时期(二)
西汉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域
经过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1.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和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张骞出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运到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封建社会
事件
八王之乱(衰落转折点)
淝水之战
266年
317年
司马炎
司马睿
洛阳
建康 (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西晋
东晋
封建社会
曾定都洛阳的朝代:东周、东汉、魏国 、西晋 、北魏
曾定都南京的朝代:吴(建业)、东晋(建康)、南朝:宋、齐、梁、陈(建康)






发 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南朝的都城:建康)
作用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思想成就(一)
孔子 生 平
主张
教育
思想
老子 评价
思想
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
1.提出“仁”的学说(核心思想),主张“仁者爱人”;
2.希望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国”(政治主张)。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又称《道德经》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
“百家争鸣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仁政”。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顺其自然和民心。
韩非:法家学派代表,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依法治国。
孙武:兵家学派创始人,《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思想成就(二)
佛教
传入
丝绸之路
道教(张陵)
兴起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创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
代表: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二者都受到统治的提倡,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成就(三)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一)
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的王羲之,是书法艺术集大成者,代表作《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
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2.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随佛教传播发展起来,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外文化交汇的体现)
史学 作者 体例 内容 影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1.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二)
科技领域
造纸术
医 学
代表人物
所在时期
主要成就
劳动人民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西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在实践中探索造出了最早的纸—麻纸。
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蔡侯纸)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医学体操--五禽戏。
(医圣)
(神医)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数学
农学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二)
祖冲之
(南朝)
贾思勰
(北朝)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年
圆周率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
个人因素:
热爱科学
刻苦钻研
亲身实践
坚持不懈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三)
建筑 都江堰
秦长城
其他 青铜
文明
甲骨文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秦始皇时开始修建,由蒙恬负责,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防御匈奴。
1.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器出现。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1.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