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8.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1
2
3
1.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威尼斯的小艇都有哪些特点?
边听边想
课文理解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一弯新月。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小艇”比作“新月”,形象地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课文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整段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课文理解
什么是摘句法概括段意?
摘取段落中的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作为段意。文中第三段第一句写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
判断方式:
找中心句。
品析摘句法概括段意
课文理解
急驶时,能够灵活地拐弯;拥挤时,能从船与船之间穿进穿出;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照样也能穿行过去,而且速度仍然非常快,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作者从急驶时、拥挤时和过极险极窄的地方三个方面来写: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很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这一侧面描写反衬了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课文理解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
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散开”—“消失”—“停泊”,人们从“拥”—“哗笑”—“告别”—“沉寂”,城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作者抓住了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特点,一开始便直接从威尼斯小艇入手,说明了小艇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让人感受到小艇不仅外观特殊,坐在里面也是舒服自在、别有情趣;小艇的动与静决定了城市的动与静,从城市一动一静的对比中,我们能感受到威尼斯人紧张而有序、忙碌而悠然的生活状态,进而领略到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作者是怎样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表现威尼斯的独特风情的?
延伸问题
一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迷人风光。
延伸问题
二画:画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一写法有什么作用。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虽很多,却总能操纵自如,一点儿也不手忙脚乱。急驶时,能够灵活地拐弯;拥挤时,能从船与船之间穿进穿出;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照样也能穿行过去,而且速度仍然非常快,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这一侧面描写反衬出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延伸问题
三思:作者为什么以“威尼斯的小艇”为题?是怎样写的?
小艇是威尼斯独特的风景,作者正是抓住了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船夫驾驶小艇的特点来写城市风光的。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它息息相关。作者抓住了这一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了起来。
延伸问题
四想:课文是怎样表现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
课文先从正面突出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白天,不论是商人还是青年妇女,也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他们都以小艇为交通工具,做自己的事,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通过反面衬托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夜晚,小艇一停泊,城市便沉沉入睡了,这一静态描写从反面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结构
威尼斯的小艇
作用
长、窄,像独木舟
两头翘起如新月
轻快灵活似水蛇
重要交通工具
艇动城闹
艇停城静
与人们的关系
特点
急驶时 灵活拐弯
拥挤时 穿进穿出
险窄处 照样穿行
船夫驾驶技术
可爱独特
操纵自如
息息相关
水上城市风光美
小艇重要功劳大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迷人风光。
3.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水城威尼斯》(节选)
国学诵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白居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湖上寓居杂咏》姜夔)
走进传统文化
【有关船的成语】
风雨同舟 水涨船高
顺水推舟 同舟共济
见风使舵 破釜沉舟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