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课时
22. 手 指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听朗读,想一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概括地写出了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领全文,为下文具体的描写做铺垫。
总起句
铺垫
课文理解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大拇指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排比的修辞方法
课文理解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niǔ)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排比的修辞方法
课文理解
这些描写突出了食指的什么特点?
运用排比的修辞,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以及他勤奋卖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同时还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食指的另一个特征——机敏。
课文理解
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指做事具有什么特点?
中指做事沽名钓誉,华而不实。
课文理解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ēng)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作者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起到了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心句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文章的中心句
概念: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文章“中心句”。
特点及作用:①在文章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③在文章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
作用: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寻找方法:①从题目中找;②从总起句中找;③ 从结尾中找;④从反复句中找;⑤从议论句中找;⑥从哲理性句子中找。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这篇课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明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 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延伸问题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延伸问题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自的姿态和性格是什么?
大拇指的姿态不美,但却具有吃苦耐劳、不图名利的可贵品质。食指没有窈窕的姿态,却具有强硬的外形特点,以及勤奋、敢于冒险、机敏的性格特征。中指是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有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做事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延伸问题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想告诉我们:五根手指虽然都长在手上,但作用和功劳却各不相同,然而,手指的全体和人群的全体一样,只要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课文结构
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大拇指→形状不美,肯吃苦,不图名利
食指→姿态不窈窕,勤奋,敢于冒险,机敏
中指→相貌堂堂,养尊处优,华而不实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课文主旨
课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从而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哲理。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万能工具——手
我们的手结构精细。一只手就有8块腕骨、5根掌骨、14根指骨、59条肌肉和发达的神经、血管系统。
我们的手十分灵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秒钟内,人的手掌可以转动好几次。在一秒钟里,钢琴家可用手指击键几十次,快得像流星追月。有人估计,人的双手能做出上亿个动作。有了这双灵巧的手,①外科医生缝合了直径不到1毫米的血管和神经,②举重运动员抓举起了几百公斤的重物,③牙雕师傅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下了千字文。有了这双灵巧的手,中国人才建起了雄伟壮观的长城,埃及人才建成了高耸入云的金字塔。
推荐阅读
我们的手非常勤劳。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双手几乎从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万次。连躺在小床上的婴儿,也不时弯曲和摆弄着手指。奇怪的是,在持续活动后他们很少感到疲劳,不像腰、腿、肩、臂那样常常疲乏发酸。
在人的手指中,大拇指是用得最多和最重要的的手指。它既能独立活动,又能接触掌心的绝大部分,还可以和其他手指配合,完成各种动作。人们抓榔头、拿笔杆、端碗掌筷、紧握枪支时,都有大拇指的一份功劳。汉字中的“拇”字,就有“指中之母”的意思。
推荐阅读
紧挨着大拇指的是食指。它所已有这个名称,是由于婴幼儿喜欢吸吮它的缘故。与大拇指相比,这个手指擅长比较精确和细致的动作。由于它可以用来指路,所以又称“指示指”;又因为它能扣扳机开枪,因而又叫发射指。此外,他还可以用来拨电话,向别人发出警告等。在所有的手指中,最长的是中指,最短的是小指。小指常被用来挖耳朵,因而有人叫它“耳指”。
除了这四个手指,剩下的就是无名指。这是最不灵活、用得最少的手指,也是最干净的手指。
推荐阅读
手指是人体感觉最灵敏的一个部位。在比邮票还小的指端上,有着千万个神经细胞,能对接触到的物体进行分辨。无论是冷热软硬,还是大小和形状,手指往往一触即知,“了如指掌”。中医诊断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用手指摸触病人的脉搏,以此作为诊断的一个依据。手和脑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大脑中,负责和指挥手的部位,要比负责和指挥脚及其他器官的部位大得多。国外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因此,他主张通过培养动手能力,来促进智力发展。
国学诵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 系辞上》)
走进传统文化
【谚语】
1.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硬如铁。
2.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人心齐,泰山移。
5.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6.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8.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