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21.杨氏之子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下-21.杨氏之子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5: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1. 杨氏之子
第2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1
课文品读
2
课文赏析
3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 课文回顾—
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课文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甚:很。】
【诣:拜见。】
【乃:就,于是。】
— 课文理解—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未:没有。】
【示:给……看。】
【曰:说。】
— 课文理解—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及人物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课文理解—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经常来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悉。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课文理解—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显示了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为设果,果有杨梅。
— 课文理解—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课文理解—
孩子巧妙地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而且他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孩子真是聪明机智。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赏析
— 核心问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感受了杨家孩子的聪明、礼貌,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 延伸问题—
孩子一开始是怎样待客的?说明了什么?
孩子端来了水果招待客人,说明了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 延伸问题—
孩子又是如何应对客人的逗弄的?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 延伸问题—
表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杨家的孩子是个很聪明、很有礼貌、思维敏捷、语言幽默风趣的孩子。
孩子的应答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杨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 课文结构—
杨氏之子
九岁,甚聪颖(总领全文) 
为设果(有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机智妙答)
待人礼貌
聪明机智
幽默风趣
— 课文主旨—
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的九岁孩子巧妙回答客人玩笑话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同时让我们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课文拓展
— 推荐阅读—
弥补缺陷
德国大诗人海涅(niè)是个犹太人,
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
耻之徒的侮(wǔ)辱和攻击。有一天,在
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 国学诵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三字经》)
大意: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 走进传统文化—
【夫子】
古时对男子的敬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后世亦沿 称老师为夫子。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