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20.金字塔 第2课时 【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下-20.金字塔 第2课时 【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5: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20. 金字塔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听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理解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初步感受两篇短文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读《金字塔夕照》,了解胡夫金字塔的样子,感受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获取信息并进行大胆推测,与同学交流对胡夫金字塔的新认识,总结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课文理解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金字塔夕照
课文理解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金光”“纯金”,从视觉的角度,选取了夕阳、田野、沙漠、尼罗河的河水、金字塔等事物加以印证,说明九月的开罗 变得金光闪耀的原因。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 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 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课文理解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
比喻,把金字塔比作“金山”,写出远望所见的金字塔的美丽样子,突出了金字塔的光彩夺目。“金山” 点明了夕照中金字塔的外形及颜色。作者 把对壮丽景色的描写与自己的联想融合在 一起,表达了内心的强烈震撼。
课文理解
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意境?
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而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把这里的景色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壮美丽。
课文理解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令人陶醉的金字塔夕照的赞美,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从汉字“金”造字的角度,写出“金字塔”译名的绝妙。表达了对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美之情,肯定了金字塔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课文理解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运用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最美。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夕阳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歌颂,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
课文理解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课文理解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塔的重量、体积和塔底面积,简洁、明了、直观。
课文理解
这三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雄伟,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十分不容易。
◇塔原高约146 米,塔基原边长约230 米。因年久风化,塔现高约137 米,塔基现边长约227 米。
◇建于 公元前 2600 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 用约 230 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 2.5 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 50 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 126 个篮球场 那么大。
课文理解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举例子,通过列举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这一事例,说明了石头之间叠加严密,几千年前的工匠手艺精湛,技术高超,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美
课文理解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塔高和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之间的巧合,引人深思。
课文理解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陵墓正好是两个世界的交界口,由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从东方再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到了河的西岸。
课文理解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以天文历法为例,说明古埃及人的历法与现代历法相似度极高,从而表明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大,赞叹了古埃及的高度文明。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引人遐想。
第二篇文章是说明文,运用图片和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雄伟、神奇的特点以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
延伸问题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包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延伸问题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是一篇“风貌通讯”,也是散文,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描绘非常出色,构思巧妙。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
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
课文理解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课文结构
意境绝美
译名绝妙
色彩难忘
金字塔夕照  
人间奇迹
课文结构
外观雄伟:重量、面积、体积、塔高、塔基边长
工艺精湛:不用黏着物、缝隙极小
设计巧合:塔高








  
建筑的奇迹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在尼罗河的西岸
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成就高
造船技术精湛
采石场出现在尼罗河上游
石窟陵墓、神庙等令人惊叹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课文主旨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采用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和古埃及的概况,歌颂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浩瀚的沙漠显得过于空旷,有了胡夫、哈弗瑞、门卡拉三座高大的金字塔,视野就有了遮挡,空间就不再单调而寂寞。
阳光下,你第一眼的印象就是这样,由此推想开去,就能感觉到金字塔的价值,尽管它的价值远不止此。
三座金字塔,像三个巨人,站在沙漠里,睥睨天下,极目八荒。
三座金字塔,像三个积木,等待着人们来玩耍——当然,有能力玩耍这么巨大积木的,似乎应是外星人。
我听了导游的介绍,再仔细观摩,就发现,其实埃及的大金字塔是先民安放在大地上,有意向后人展示他们才能的三个艺术品。
简单又神秘的游戏——金字塔(节选)
推荐阅读
作为艺术品,它们是那么独特,那么与众不同。
巨大石料砌筑起来的尖锥体,形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古代的埃及人心存狡狯,好像在向后人说:给你们个最简单的几何形体,也够你们破译千年!
这是一个神秘的游戏,一个智慧的游戏,在沙漠上做了几千年。
是游戏,也是学问。金字塔代表一个时代,那些地宫的门,通向历史深处。金字塔的神秘,它的无解,令全世界的人着迷,它是一本用石头写成的大书。人们读它,研究它,欣赏它。它的魅力永恒。
有人说它是5000年前建造的。有人说它是1万年前建造的,因为古老,因为神秘,金字塔和那些古老的神庙,属于站在想象之外的“金字塔时代”,是一个超越人类历史发展常规的“埃及星球”。
推荐阅读
因为至今还存在那么多谜团,那么多未知,我们不妨说它是“金字塔猜想”,是横在人类智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每座金字塔需要300万立方米的石头,每块石头平均重达2.5吨!这些数字,能让你惊愕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在没有出现铁器的时代,这些石头是怎么凿取的?在没有出现滑轮、轱辘的年代,这些石头是怎么搬运的?是怎么砌筑的?一座金字塔的劳动量,需要10万工匠建造20年!工程的庞大和难度,让今天的人们仍颇费思索,叹服不已。
没有记录的文字,无从稽考,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只留下了这石头砌筑的巨大的几何体。
金字塔是有形的文明,无字的历史。
推荐阅读
5000年前,鸿蒙初开,文明的曙光初露,人类就有这样的大手笔,就用这些沉重的石头开创文明,书写历史。
金字塔的建造者们,用心很深,他们选用石头,而且是巨石——他们知道,只有石头不烂,只有巨石能够抗风化,长存千年,能够留住他们的智慧,留住他们的心血。
石头无言,犹如天道无言。任凭你去想象,想象取石的工场,想象尼罗河上运石的船,想象阳光下流汗的肩膀,想象设计者匪夷所思的智慧。
石头有情。金字塔是证物,是路标,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进入一个远古的文明时代。站在金字塔前,你会对自身作为人的伟大而倍感骄傲,也会面对苍天,对人类的历史发出无数的追问。
国学诵读
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故宫 长城 布达拉宫
龙门石窟 莫高窟
秦始皇陵 兵马俑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