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2.祖父的园子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下-2.祖父的园子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5: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 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听朗读,想一想园子里有什么景物?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课文理解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榆树很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榆树先得风,树就会呜呜响,像人在叫;下雨时,水雾向下涌,榆树先得雾,好像青烟缭绕。
拟人、比喻
课文理解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在这段对话里,出现了三个“笑”,“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尾一直在笑,说明祖父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
在这段对话里,出现了几个“笑”?说明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课文理解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
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课文理解
这几句话中“愿意”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自由。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这些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这几句话中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课文理解
什么是借景抒情?
借助于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注意:
“情”与“景”的和谐关系,要在“景”中融情、寓志,在“情”的基调中写景,切不可“情”“景”游离,更不能相悖。
答题模式:
此处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认识借景抒情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写祖父的园子,表达了她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通过写祖父的园子,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延伸问题
园子里有什么景物?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园子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明丽漂亮、充满生命气息、自由、富有童话色彩的园子。
延伸问题
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祖父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人。
延伸问题
作者为什么怀念祖父的园子?
因为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在她心中是美好、温馨、难以忘怀的。但更让她难以忘怀的是给予她快乐童年的祖父,怀念园子也是怀念祖父。
课文结构
祖父的园子
自由、快乐、幸福的乐园
园子的印象
院子里的活动
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树木: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
栽、拔、种、铲、摘
吃、追、采、捉、浇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
除了念诗之外,我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里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那小猪一被吊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guǒ)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推荐阅读
我站在炕沿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推荐阅读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下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肉又进肚去了。
推荐阅读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秸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来吃。”
推荐阅读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吃。”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我想:不掉井里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里的!我要掉井里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国学诵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走进传统文化
是一种汉族手工艺品。明张岱《夜航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
【毡帽】
走进传统文化
是我国传统的长柄农具。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用石头做的锄头,到了汉朝以后,把石锄头改成铁锄头,耐用度大幅提升。
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明代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水斗二个,水瓢十个。”
【锄头】
【水瓢】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