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位凡人、又是一位伟人?
课文理解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写出了主席怎样的心情
这是对主席的动作描写,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他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那份心似刀割般的痛,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课文理解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从小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长时间。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 反问句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完全褪去了伟人光环的父亲的形象。
反问
课文理解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这里指主席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个句子是对主席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主席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文理解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这是主席的动作、神态描写,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对主席来说是个非常艰难的抉择,“强忍”“眷恋”写出了主席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无限哀伤。
“强忍”的意思是强迫忍住。“眷恋”指主席对岸英的深切地留恋。
课文理解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由自己的儿子,想到更多牺牲在战场上的志愿军和他们的父母。毛主席最终理智地从大局出发,不因自己的身份而搞特殊,做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艰难决定,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课文理解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踌躇”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
课文理解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黯然”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毛主席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课文理解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你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单独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忠骨”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裏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延伸问题
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路很平坦,可是我却走得那么艰难。一步,一步,一步……书包里的那份试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长出一口气。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我抽出放在口袋里的手,正想敲门,可是一想到迎接我的不是丰盛的晚餐,而是……我又不禁把手缩了回去。可是,躲得过去吗?我再一次抬起了手,还是没有勇气敲门。就在这时,奶奶打开门看见我站在外面,奇怪地问 :“你怎么不进来?”“我……我不敢。”奶奶一下子看出了我的心事:“考试考砸了吧?”“是。”我低着头小声说。
课文结构
接到电报:爱子牺牲,极度悲痛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青山处
处埋忠骨
艰难
抉择
司令部:请示是否运回国内安葬
朝鲜:要求葬在朝鲜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课文主旨
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家国情怀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像所有慈爱的父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说他伟大,源于他那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我们永远爱您——伟大领袖毛主席。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从延安转移到了河北省阜平县的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米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了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盘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推荐阅读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说:“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
推荐阅读
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拿起桌上那筒早已预备好的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推荐阅读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所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晾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呢,
推荐阅读
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亲切地给乡亲们说起了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
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思考: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毛主席的?
2.毛主席是个什么样的人
1.文章是从动作、语言和神态方面来描写毛泽东的。
2.毛泽东是个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人。
国学诵读
描写人物神情的四字词语:
黯然神伤 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
怅然若失 忍俊不禁 哭笑不得
得意扬扬 喜上眉梢 局促不安
形容悲伤的成语:
痛不欲生 声泪俱下 椎心泣血
肝肠寸断 泪如雨下 心如刀割
泣不成声 呼天抢地
走进传统文化
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纪念日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而设立的纪念日,为每年的10月25日,1951年由党中央设立。
此纪念日的意义在于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安全,保障了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