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课件:2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课件:25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9 18: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对月吟诗, 走近苏轼 广州市第一一四中学
陈晓仪新课导入:
一弯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许多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水调歌头苏轼学习目标1、诵读并理解诗词的意境。2、展开想象,走近苏轼。3、拓展延伸,活用词句。1、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这首词,体会诗情画意。教学步骤一:
诵读、感悟环节
一、读准字音:丙辰( )宫阙( )
琼楼( )不胜寒﹙ ﹚

绮户( )婵娟( )quèqióng
qǐchán juānshēng bǐng chén ①在小序中,你读到什么?②在上阕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在下阕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步骤一:诵读、感悟环节
2听老师朗诵,并思考问题:
小序①在小序中,你读到什么?交代时间-----中秋节人物-----我事情------喝醉酒和思念弟弟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上阕景物:明月、酒、青天、 风、清影、宫阙、琼楼玉宇
情感:写出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与矛盾②在上阕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在下阕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苦闷恨月豁达祝愿上阕——望月问天
(抒发人生感慨)下阕——对月怀人
(抒写离合之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构思奇特,蹊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教学步骤一:
诵读、感悟环节
3展开想象,走近苏轼。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同学们可以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与作者对话 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合作探究参考话题: 我最喜欢你词中的哪个字或哪句话,让我感受到……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天才者,或数十年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生真正之文学,其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
——王国维 教学步骤一:
诵读、感悟环节
4有情有味地读,读出感情来。

教学步骤二:
拓展延伸,活用词句。
1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 , ” 的句子。? 拓展延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念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思念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期盼;
思念是——————。
2仿写 思念是“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的祝福。 思念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思念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期盼;
思念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祝福。
方法点拨:话题+引用诗句+主旨作用:引古诗开头作结,增加文采厚度小结:
?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本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朗读欣赏苏轼 作业
1背诵诗词并加深理 解;
2尝试把本词改写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