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9: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偏僻(pì) 归省(xǐnɡ) 金吾不禁(jìn)
B.嘱咐(zhǔ) 闭塞(sè) 幽悄(qiǎo) 疏疏朗朗(shū)
C.撺掇(cuān) 渺远(miǎo) 争讼(sònɡ) 奇伟磅礴(pánɡ)
D.眼眶(kuānɡ) 行辈(hánɡ) 蓦然(mò) 惊心动魄(p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晦暗 家眷 静穆 人情事故
B.涌跃 束缚 领域 垂珠联珑
C.羁绊 震撼 燎原 大起大落
D.幅射 思慕 怅惘 翠羽流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江湖风景如画,但有个别游客乱扔乱吐,其不文明行为令人大跌眼镜,叹为观止。
B.今年的春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C.语文考试考差了,小雨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复习好,关键是该做整理的时候不做,寄希望于老师画重点,她这时候大彻大悟还不算晚。
D.社区组织部分人员担任交通疏导员,早高峰时的堵车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B.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C.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D.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美誉度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选自他的散文集《呐喊》。
B.“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C.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重运用比兴手法,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D.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选》中。
6.根据提示填空。(前五题每空1分,最后一题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关雎》)
(2)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式微》)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张丞相的举荐而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6)请写出本学期学过的连续两句含有叠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7~11题,共11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立德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百年伟业 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你是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0题。(5分)
大家对你的欣赏,妈妈一边念信一边直淌眼泪。你瞧,孩子,你的成功给我们多大的欢乐!而你的自我批评更使我们喜悦得无可形容。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选自《傅雷家书》)
9.从选段中,你能够读出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真切告诫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细读文段,说说傅雷有着怎样的教子之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汉字书写(2分)
11.请仔细观察下边字帖中的汉字,从中挑选出八个汉字并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三、阅读(12~25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3分)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9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选自《宋史·艺文志》)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
(2)咸来问讯 咸:________________
(3)因值群鹿骇走 值:________________
(4)密志归路 志:________________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文虽然故事内容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甲、乙两文故事的共同之处。(至少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8分)
琴 王
游 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为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洒下最后一抹余晖,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洪魔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B.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诉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地,没有人说话了,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了。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飘荡着,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7.读完全文,你认为他被人们称为“琴王”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A、B两处的语句完全相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的最后一段“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仅有一句话,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请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11分)
油果子
张洪超
①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不禁脱口叫道:“哇,油果子!”这是再熟悉不过的香味,却也是久违了的香味。它弥漫在空气中,像调皮的精灵,一下把我带回到那难以忘怀的小山村。
②那是奶奶居住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的小山村。不说春日里追逐蜂蝶的欣喜,夏日里白天钓虾、夜晚纳凉听故事的惬意;也不说秋日里野果酸酸甜甜的美味,冬日里在雪地追踪鸟兽足迹的兴奋。单这小小的油果子,就曾带给我无限欢乐。
③农历腊月二十五左右,小山村的农家就开始忙碌起来,磨豆腐,炸油果。这时,整个山村,无论走到哪里,空气中都飘荡着悠悠的菜油香。我们小孩子家嘴馋鼻子尖,这几日,可是要大饱口福。哪家今天磨豆腐、炸油果,我们就会循着香味聚集到哪家,有时一天就跑好几家。虽然家家生活还不够富裕,但只要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奶奶”或者“伯伯婶婶”,不用我们再说其他话,迎接我们的保准是刚出锅的大碗油果子,冒着青烟儿,热乎乎的,香喷喷的。我们一窝蜂地挤着,争着,一手拈上一个后,就退到旁边使劲对着油果子吹气,急切地等待热气稍散就赶紧塞进嘴里。性急的等不及,过早塞进了嘴里,烫得直呼气也舍不得吐出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还要急急慌慌地结伴往下一家赶。
④奶奶家每年炸的油果子总要比别家多,散发出的香味自然也就浓,家门口聚集的孩子当然也最多。在奶奶“小心油点溅到烫着”的关照声中,我们早已围在灶边。一小篮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倒入油锅,一股白色雾气在“刺啦”的声响里腾空而起,迅速弥漫整个灶间,吓得我们不由得往后退了退。回过神来,我们这群孩子就又在这混合着浓烈菜油香味的迷蒙雾气里拍手欢呼起来。等到雾气略略散去一些,就能依稀看见白白的油果子在油锅里不停地翻滚,冒着泡泡,伴随着“滋滋”的声响而慢慢变成了金黄。于是,我们又你挤我、我挤你地大声向奶奶叫道:“我要四个,我要四个。”“他要四个,我要五个。”
⑤我们就这样互不相让地嚷嚷着,叽叽喳喳争个不停。奶奶呢,总是乐呵呵地说:“好,好,别急,先每人五个,尽饱吃,行了吧?”
⑥那最先下油锅的豆腐块,在我们的注视下,终于一个接一个地浮出了油面,渐渐地由方变圆,快乐地翻滚着变成了金黄色的油果子。空气中渗满了油果子的香味,我们一边使劲呼吸着,一边急急地提醒奶奶:“好了,奶奶,油果子好了。”奶奶用捞勺把油果子又翻了几个身,才盛起来分给我们每人五六个。我们欢喜地捧着金边镶花的小瓷碗,蹲在大门口的石阶上,嘻嘻哈哈吃上半天,满手满嘴都是油腻腻的菜油……
⑦回城读书后,极少有机会再回小山村。童年的玩伴,谋面的更少,现在可能已大多不认识了,唯有这油果子的香味,还是如此熟悉。
(有删改)
2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以“油果子”为题,“油果子”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析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析下面语段与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①那最先下油锅的豆腐块,在我们的注视下,终于一个接一个地浮出了油面,渐渐地由方变圆,快乐地翻滚着变成了金黄色的油果子。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写作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21~24题已涉及的方面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6.生活中,不同的味道往往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冰糖雪梨的味道是甜甜的,中药的味道是苦涩的,柠檬茶的味道是酸酸的……原来身边还有许多东西也有味道,不仅仅是尝出来的,也可以是感受到的。请以《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40分)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D 点拨:眶kuànɡ。 2.C 点拨:A.事—世;B.涌—踊;D.幅—辐。 3.B 点拨:A.褒贬误用,“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不能用于形容个别游客乱扔乱吐的不文明行为;C.语义过重,“大彻大悟”指彻底觉醒或醒悟;D.对象误用,“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用来形容拥堵现象。 4.B 点拨:A.语序不当,应把“汇总统计”和“调查登记”调换位置;C.重复累赘,应删去“至少”或“以上的”;D.两面对一面,应把“是否”去掉。
5.A 点拨:《呐喊》是小说集。 6.(1)关关雎鸠 (2)微君之躬 (3)明灭可见 (4)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示例: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二、(一)7.示例一: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示例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8.示例:同学们,大家好!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九州大地风雨沧桑,百年华诞尽显辉煌。回望百年历程,我们艰苦卓绝,厉兵秣马;展望未来生活,我们心潮澎湃,信心满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伟业 红色传承”主题活动,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下面我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二)9.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真切告诫:要虛心听取父母、朋友、熟人生人的真切的教训。 10.①肯定儿子的进步,欣赏儿子的成功(赏识式教育);②苦心孤诣,对儿子进行艺术上的指导和道德上的教育;③信任儿子,鼓励儿子。 (三)11.略
三、(一)1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伊人所在地点的变化,表明了主人公的执着,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13.(1)同“邀”,邀请。
(2)全,都。 (3)遇到。 (4)做记号。 14.(桃花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谐。 16.都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都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之地;居住在绝境里的人都生活自足,且不希望被外人打扰;发现者都在回去的路上做了标记,待回头再找时却无迹可寻。
参考译文:
【乙】蜀家遇饥荒之年,家族中有三五个人拿着木弓到白鹿山捕猎用来充饥。因为遇到一群鹿正害怕地逃跑,(几个人)分路追赶。一个人看见鹿钻入两座悬崖间,仅容一人通过,(就)跟上去追赶它。跑了十几步,只见城市楼房整齐排列,居民聚居处繁华热闹,完全不见鹿的踪影。这个人在街市上慢慢行走,问路人:“这是什么地方?”路人说:“这是小成都,不是平常人可以来到的,你不能久留。”(这个人)于是从洞穴中出来,秘密在回去的路上做记号,(回来将此事)报告给太守刘悛。刘悛派人随他前往,却无法找到原来的地方了。
(三)17.①演奏水平高,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听者感到幸福和充实;②精神境界高,面临洪水不慌不忙,用琴声安抚人们焦躁、恐惧的心,用身体的死亡完成精神的升华。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洪水比作巨蟒,生动形象,突出环境的险恶,同时为下文突现琴声的精神做铺垫。 19.两处的具体作用不同。前一处重在表现他的演奏水平高;后一处重在表现他的琴技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他的精神境界。 20.不可以删去。琴声停止,说明琴王已经遇难,烘托出小说的悲壮气氛;同时有助于表现琴王这一形象,演奏到生命的最后一秒才停止,更能显出琴王非比寻常的精神境界,也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 (四)21.本文回忆了“我”童年时在小山村吃油果子的经历。 22.“油果子”是文章线索,蕴含着作者对童年、故乡、奶奶的怀念,对故乡淳朴乡情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 23.“挤”“争”“塞”是动词,通过对小伙伴们的动作描写,写出他们争抢油果子的热闹情景和吃油果子时的迫切。“使劲”“舍不得”写出小伙伴们吃油果子的急切心情和对油果子的喜爱。这些词语生动地写出孩子们吃油果子的快乐生活,表达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之情。 24.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第①句生动地写出了炸油果子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的欣喜、期盼之情;第②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家衰亡、亲人离别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25.示例:本文以“油果子”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与小伙伴们吃油果子的经历,表达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之情。我获得的启示:紧紧围绕线索来写,能使文章结构清晰,中心突出,便于读者理解。
四、2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