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篇课文配套朗读资源请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2.腊八粥 教案
会写“腊、粥”等 1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能仿照课文第 1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2 课时
第 一 课 时
会写“腊、粥”等 12 个生字,理解“腊八粥、感觉”等 18 个词语。(重点)
通过默读,把握课文内容的详略安排,理清行文脉络。(重点)
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读到这个课题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浮现出香喷喷的腊八粥了呢?
介绍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主要作品有《长河》《边城》等,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初读课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完成《课前预习单》本课的内容。
(1)会读生字。
栗(lì) 花生仁(rén) 唾沫(tuò) 嘟囔(nāng)
4 4 4
孥孥 (nú) 呃(è) 焖(mèn) 筷子(kuài)
4 4 4 4
(2)会写生字,辨字组词。
腊(腊月) 粥(熬粥) 腻(细腻) 咽(吞咽) 蜡(蜡烛) 弼(辅弼) 贰(贰心) 烟(烟火)
匙(钥匙) 搅(搅拌) 稠(浓稠) 肿(肿胀) 题(题目) 觉(睡觉) 惆(惆怅) 种(种子)
熬(熬夜) 褐(褐色) 缸(水缸) 脏(脏水) 遨(遨游) 渴(口渴) 缺(缺少) 赃(赃款)
书写指导:“粥”字是左中右结构,两个“弓”都要写细长,中间的“米”也要写细长,“米”
字的最后一笔变为点,三个部件要写均匀;“腻”字容易写错,注意“贝”的上方是“二”, 最右边的斜钩不要加撇。
(3)词语积累。
练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奈何: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
细读课文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说说课文的行文脉络。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第 1 自然段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 第 2~19 自然段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部分又包括“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
课堂小结
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值得品味,如第 1 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第 二 课 时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特点。(重点)
2.通过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难点)
课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作者笔下腊八粥的美味与香甜,体会八儿的可爱与机灵。
品读释疑
(一)课文的第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请摘录关键信息说一说。
课文的第一部分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生活的温馨。接下来具体描摹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使人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腊八粥。
(二)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指导学生品读。
指导品读场景一:盼粥
因妈妈正在熬腊八粥,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不停询问,内心既兴奋又急切,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失落。腊八粥是“益发浓稠了”,但妈妈说“要到夜里”,于是八儿“眼睛可急红了”,耍赖说自己“饿”,并做出“要哭的样子”。“锅中的粥”,只能发出“有声无力的叹气”,这声“叹气”,既暗含着八儿的失落,也表现出腊八粥熬制初期的情状。
指导品读场景二:分粥
腊八粥尚未熬好,八儿已经提前打起“如意算盘”,给家人分起了粥。他不断跟妈妈“讨价还价”,想多给自己分点腊八粥,一个天真、聪慧、狡黠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噗……’ 锅内又叹了声气”,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的笑声,也写出了腊八粥逐渐熟烂的情状。
指导品读场景三:猜粥
因一时吃不到,八儿忍不住想象着锅里各种食材的样子或口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八儿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
指导品读场景四:看粥
八儿最终求妈妈把自己抱了起来,如愿看到了锅里腊八粥的模样,“惊异得喊起来了”。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纯粹的,用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 新奇自然。栗子是“融掉了”,饭豆是“肿胀”,花生仁是“脱了它的红外套”,锅巴是“围了锅边成一圈”,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
(三)课文的第三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独具匠心地描绘了八儿一家喝腊八粥之后的情景。一番充满诗意而又趣味横生的描写,充分激发起人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
拓展延伸
(一)提问:默读课文说说八儿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八儿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是本课的线索,即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 再到“亲见时的惊异”。
(二)分析: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有哪些,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腊八粥写具体的。
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有:①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②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 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③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 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实和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从腊八粥的食材,煮粥时发出的声音,粥的颜色、味道等方面把腊八粥写具体的。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八儿等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同时也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课堂小结
边读边想象既是阅读的重要方法,也是良好的读书习惯。八儿的馋样儿在盼望着赶紧吃上腊八粥、想吃几碗腊八粥、猜想腊八粥的样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读这些段落时,我们可以抓住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来想象出八儿的馋样儿。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小练笔,学习并积累《课后积累单》第 5 页的内容。
成功之处:本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详略安排的好处,同时通过讲解与训练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
分读书,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中,讲解的内容过多,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内容过少。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教给学生
学习方法。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
领取课文朗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