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4.藏戏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下-4.藏戏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6: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4. 藏 戏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 文品 读
课 文赏 析
课 文
拓 展
目 录
课 文 品 读
01
课文回顾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藏戏以及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课文理解
藏戏的鲜明特色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排比
反问
演出时间长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藏戏
三大
特点
课文理解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课文开篇以三个连续的反问句构成排比有什么作用?
开篇以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突出了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这样的开篇方法颇具特色,既先声夺人,总领全文,又激发读者的好奇,引出下文。
课文理解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雅鲁藏布江的江水比作脱缰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湍急、自然环境的恶劣、百姓生活的艰难,这也是唐东杰布发誓架桥的原因。
课文理解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过渡句,承上启下,交代第一个藏戏班子的组成以及演出内容和演出目的。
课文理解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用排比的句式说明藏戏班子具有巨大的宣传和鼓动作用,无数的人出钱、 出物、出力,加入到架桥的伟大工程中。“撒遍了雪域高原”,既说明了藏戏演出的地域之广,也说明了藏戏已深深扎根于藏族人民的心中,深受藏民的喜爱,还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藏戏表演者为了建桥付出了很多辛劳。
课文理解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出下文,为下面具体描述藏戏里的面具的不同颜色和形状做铺垫。
课文理解
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演出戴面具




























红色:象征威严、权利
绿色: 象征慈爱、美丽
黑色:象征凶残
半黑半百:象征奸诈狡猾
课文理解
黄 色
吉 祥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白 色
纯 洁
课文理解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 不 要 ……不 要 …… 不 要 …… 只要……”句式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别无他求”说明了什么?
能够在对比中突出说明藏戏是一种简朴的、大众化的艺术。“别无所求”凸显了藏戏班子不求名利、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 劝人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 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课文理解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这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是什么关系
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是因果关系。面具“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原因,面具“得以保留”是结果。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 这个句子做了回答。
课文理解
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情节可以任其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介绍了西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点,表明藏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这些特点息息相关。
课文理解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藏戏的传承方式。
藏戏的传承:
课 文 赏 析
02
核心问题
藏戏的面具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因为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
延伸问题
分析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点。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内容 节日风俗 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表达顺序 时间 事物的不同方面
表达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 作比较、打比方 比喻、排比、反问、
象征、夸张
语言风格 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 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课文结构
概括特点——
形成过程——
艺术特色——
传承方式——
藏戏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演三五天
民族特色
艺术魅力
发誓架桥 募捐架桥 创立藏戏
面具 舞台 剧情 唱腔 动作 时长
师传身授
课文主旨
《藏戏》一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 文 拓 展
03
推荐阅读
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推荐阅读
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推荐阅读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踩上跷,
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
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
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
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
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的京剧艺术大师。
国学诵读

[唐]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