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3.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下-3.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6: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3. 古 诗 三 首
——十五夜望月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前导入
字词学习
诗词浅析
诗词赏析
课堂拓展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
王建(767-830):
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助读资料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字词学习
易读错字
栖 息 乌 鸦


“木”窄,中竖要长
“西”稍扁,方框稍宽。

结构:左右
造句: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来,栖息在农家的房梁上。
组词:栖息 栖身
音序:Q 部首:木

学习生字
“牙”上横与下边撇折不相连,竖钩在上横靠右位置,与下横交叉
“鸟”笔画紧凑,不宜过宽。

结构:左右
造句:凛冽的寒风呼啸南北,枝头一只乌鸦蜷缩着脑袋,瑟瑟发抖。
组词:乌鸦 寒鸦
音序:Y 部首:牙

学习生字
理解词语
【十五夜】
【中庭】
【地白】
【冷露】
【尽】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秋天的露水。
都。
诗词浅析
初读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初读感知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月色
望月怀人
诗词赏析
诗词详解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大意。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古诗表达的情感。读《十五夜望月》时,抓住“地白”“冷露”等词语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最后,背诵这首古诗。
诗词详解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衬托夜的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诗词详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诗词详解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 之情。
月亮
思念故乡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译文: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诗词详解
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诗词详解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
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还会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1.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2.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3.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4.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核心问题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延伸问题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诗词结构
十五夜望月
景:地白 鹊鸦 树
冷露 桂花
情:人尽望 落谁家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诗词主旨
《十五夜望月》一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描绘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 夜
【注释】
①除夜:即除夕,为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②乾坤:天地间。乾,卦名,天;坤:卦名,地。
③堂堂:公然。 ④穷:偏僻的。 ⑤屠苏:代指新年,古有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
⑥挑灯:拨动灯火(古人多用油灯,需要拨动灯芯),点灯。 ⑦央:尽,完,结束。
国学诵读
描写思亲之情的古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走进传统文化
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