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8. 土地的誓言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1
课 文
品 读
2
课 文
赏 析
3
课 文
拓 展
1
课 文 品 读
课文回顾
再读课文,思考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理解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泛滥”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一般含贬义,这里贬义褒用,表明作者的感情像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
课文理解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课文理解
“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课文理解
“红熟的浆液”指的是什么?
“红熟的浆液”指作者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强调精神与土地的契合,体现出作者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理解
品味“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品味“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这句话。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课文理解
“埋葬”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埋葬”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表达了作者沉重的感情和悲愤的心绪。
课文理解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2
课 文 赏 析
核心问题
回顾全文,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核心问题
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延伸问题
作者为什么将广大的关东原野称为“她”而不是“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
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
的意思。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
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
延伸问题
文章起初用“她”来称呼“关东大地”,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作者前后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人称的变换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起初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地高涨,作者就不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在修辞上这种手法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课文结构
土地的誓言
思忆故乡
眷念故土
爱国情深
挚痛的热爱
激情的赞美
深切的怀念
热血沸腾
发出誓言
与土地关系密切
回忆成长的足迹
面对土地发誓
忧伤愤怒
课文主旨
《土地的誓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3
课 文 拓 展
推荐阅读
你们为父亲掉过泪吗?
我曾为素不相识的孤苦老人掉过泪,曾为在寒风中大声叫卖的辛苦小贩掉过泪,曾为失去父母的遗孤们掉过泪,曾为肢体残缺不全的人掉过泪,我认为他们太苦了。而面对我的父亲,这个为生活日夜奔波,对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辛劳的人,却从未流过一滴泪!
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会被遗忘,名利也许会消失,记忆也许会淡忘,但是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曾几何时,我总是在父亲面前撒娇。幼时每逢灯展,父亲总是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我全部的重量,让我骑在他的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
推荐阅读
脖子上“鹤立鸡群”,将秀丽的景色一览无余。父亲在人海中使出浑身解数,孤军奋战在人潮中……一阵心酸在我的胸中涌动,我为父亲默默的付出所感动,但,泪仍旧藏在心底,终于,没有流出来……
我国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暖热被窝后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他长大之后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又怎么会用俸禄救济百姓?又怎么会流芳百世呢?
推荐阅读
如果说母亲的爱是细腻的,那么父亲的爱就是粗犷的,也许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母亲,但凡一提父亲,便会与“严厉”二字相连,可是大家是否想过,失败时父亲对自己的“特殊”教育是否更能帮助自己?遇到挫折时父亲的.不予理睬是否更加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失败时父亲的责备是否更加使自己敢于接受挑战?成功时父亲的毫不在乎是否更加使自己做事稳重不浮躁呢?同学们,扪心自问一下吧!尽管父亲表面很严厉,但他那含蓄的爱无不从点滴小事中体现!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那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晶莹的泪诠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
推荐阅读
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报答;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一阵清风,吹干父亲额上的汗滴;让这泪化作一腔祝福,在人生之旅上陪伴着那个最爱你的人——父亲!
同学们,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
国学诵读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