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17.短文两篇 陋室铭 【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17.短文两篇 陋室铭 【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6: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7.短文两篇
——陋室铭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一、新课导读
二、字词积累
三、课文品读
四、课文赏析
第一部分
新课导读
趣味引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那么我们看看唐代刘禹锡的房子是怎样的。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有《刘宾客文集》。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第二部分
字词积累
易读错字
鸿儒

德xīn( ) 案dú( )


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身体。 今义:形状。
(二)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名句积累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三部分
课文品读
课文理解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课文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鸿儒:指博学的人。
课文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四部分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延伸问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偶写交往人物,以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写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证明“陋室”不陋。前一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一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羁绊。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延伸问题
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延伸问题
《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运用比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就是说,屋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是高尚的。“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 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闻名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是“陋室”,又“何陋之有”呢?
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
课文结构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情趣:脱俗
陋 室 铭
点明主旨:惟吾德馨
具体描绘
类比自况:何陋之有
陋室
不陋




课文主旨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