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25.河中石兽 第1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25.河中石兽 第1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6: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一课时
25.河中石兽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01 课前导入
02 字词积累
03 课文浅析
01 课前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
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
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最后在上游捞
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趣味引入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谥文达。纪昀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上,该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对保存中华文化有很大的贡献。今还存有《纪文达公遗集》和《阅微草堂笔记》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纪昀因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至乌鲁木齐。他沿途与当地人积极交流,搜集各种狐鬼神怪、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和奇闻逸事,写了不少作品,后整理成册,即为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
写作背景
02 字词积累

学习生字


zhào



yīn

niè


臆 断

理解词语
古今词义
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竟不可得
古义:终了,最后。今义: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是非木杮
古义:这。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转转不已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理解词语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西蜀之去南海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离开。)
(动词,距,距离。)
(介词,被。)
(动词,成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倒装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
被动句
(2)果得于数里外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省略句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为……,表被动,译为“被”)
(名词作动词,划(船))
(“得”后面省略宾语“之”)
(“设帐”后面省略介词“于”)
理解词语
03 课文浅析
初读感知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寺僧、讲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打捞石兽的?结果如何?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