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课时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1
2
3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读课文,回顾问题:志愿军展示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课文理解
1.作者在前三个自然段文字中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答案】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2.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答案】分析: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①应当先写。故事②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①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因此救小孩故事应该放在第二。防空洞访谈的故事揭示了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
课文理解
3.第五段开头部分中的“恰恰”、“眼看”、“匆匆”、“汽车路边”、“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词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交代这些细节,说明这场战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的?
【答案】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准确反映了当时战斗发生的情势:时间紧迫,地形不利,形势严峻,从而突出了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决“阻止敌人”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精神。
4.第十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写出了马玉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他淳朴可爱的风貌。
课文理解
5.在描述救小孩场面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答案】主要采用心理描写,用第一人称有利于表现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从而把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表现得具体实在,把烈火中救孩子的经过描述得生动形象。
第一章节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答案】通讯的导语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通讯用何种导语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议论性文字作导语 ,也正是从表达需要考虑。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在导语中,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正是为了用自己潮水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知道的,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要“唤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继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
1. 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 ,代替开头三段文字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核心问题
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他们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为“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感到意外的人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作了提示。总之,这三段抒议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
延伸问题
【答案】不可调整。
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 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一应当先写。故事二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一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因此救小孩儿的故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访谈的故事揭示了对敌 “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应放在最后。
2. 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课文结构
松骨峰战斗—意志—革命英雄主义
第二部分(4 —14)
三个典型事例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一部分( 1 — 3 )开头的议论、抒情
第三部分(15) 结尾的议论抒情
火中救小孩—品质—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
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一章节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他面向南方行了拜礼后就慷概就义,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国学诵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烈士纪念日
每年9月30日是我国的烈士纪念日,碧血丹心铸丰碑,舍生忘死纾国难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致敬!
碧血丹心铸丰碑,舍生忘死纾国难。正是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奋勇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魂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
或许,我们无法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英勇故事。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