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单选题
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4.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明显增加的是( )
A.氧气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5.“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麦秸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发酵后制取沼气,沼气作燃料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7.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稀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稀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 C.查阅资料 D.交流讨论
8.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止环境污染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氧气用于气割金属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仰视读数为93.0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60.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等于33mL B.大于33mL C.小于33mL D.无法确定
1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取用固体 D.给液体加热
1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
A.N2 B.CO2 C.O2 D.稀有气体
13.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14.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节约了化石燃料
B.新材料应用于航空制造,利用的都是其物理性质
C.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D.新药品的研发,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15.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填空题
16.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7.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_____。
19.将如图各仪器名称下面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 ______ 。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______ 。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______ 。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______ 。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______ 。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______ 。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______ 。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______ 。
20.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上述数字序号)
21.碳酸氢铵是常用的化肥,它是一种 ________ 色的 ________ 状 ________ 体,将它放入 __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加热片刻后,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仪器口可闻到一股 __________ 的气味,说明有 ________ 产生。除此,碳酸氢铵加热还产生了 ________ 、 ________ 两种物质。由此,我认为碳酸氢铵应注意 ______ 保存于 ________ 之处。
2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________; 汽油能燃烧属于________; 汽油易挥发属于________;汽油挥发属于________;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属于________水结成冰属于________.
三、简答题
23.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
(5)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 。
四、实验题
2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
25.现有下列实验仪器: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到_____,加热时b中的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g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积的_____。
(3)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①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_____
②用嘴吹灭酒清灯_____。
26.(1)点燃蜡烛,顶端熔化成液体,形成的火焰分_____层,分别是_____焰、内焰和_____.
(2)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27.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到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①________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________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③________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无色小液滴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④________
焰心处是否产生可燃性气体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⑤________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 ⑥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A
6.D
7.B
8.C
9.D
10.B
11.A
12.C
13.C
14.B
15.D
16.向着手心 倒放 A 洗涤
17.氢原子和氧原子 AC 物理变化
18.加入的饱和石灰水的体积 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9.
20.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1)、(3)、(4)、(2)、(5)
21.白 粉末 固 蒸发皿 固体逐渐减少 刺激性 氨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密封 阴凉
22.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23.打破试管 腐蚀标签 污染别的试剂 发生火灾 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24.
(1) 漂浮在水上 小
(2) 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 水雾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25.烧杯 试管 酒精灯 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易导致着火
26.三; 外; 焰心; 水雾; 浑浊; 二氧化碳; 水.
27.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取两片相同的干冷玻璃片,向其中一片玻璃片哈气,观察 “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或“外焰温度最高” 白烟燃烧 蜡烛燃烧后产物有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