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社 戏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01 课文品读
目录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再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文理解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乐土”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
“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我”在这里是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乡间生活。
课文理解
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这段文字表现了平桥村什么样的特点?
表现了平桥村淳朴、善良和好客的民情风俗。特别是小朋友之间没有等级制度,是平等的,更是民风淳朴的表现。说明此地是一片净土。
课文理解
第⑤段中写“我”看社戏前,遇到了哪些波折?
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怕外祖母要担心。
看戏之前遇到的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宕。
课文理解
找出第⑩段中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此处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分析。
“拔”“点”“磕”“架”等词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的技术娴熟、利落,写出了他们的麻利能干,照应了上文的“弄潮的好手”。
课文理解
在课文第11节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 (歌吹);想象 (戏台、渔火)。
作用:(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 和迫切的心情。(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课文理解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迫切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
课文理解
“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课文理解
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
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从正面写戏不好看。
课文理解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课文理解
“月还没有落……满被红霞罩着了。”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前文去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有何异同?
都是写夜航,而且是同一条航线。都是从色彩等方面进行描写,但由于时间不同,光线的明暗也就不同,所见的景物也就不同。此时是看戏回来 ,天黑了 ,人困了,所以使用概括叙述,避免了与前文重复。
课文理解
课文怎样写出老农民六一公公纯朴、爽朗的性格?
课文写六一公公的笔墨简洁而洗炼,主要通过他的对话来表现他纯朴、爽朗的性格。
他的第一句话并不责问孩子们“偷”豆之事,只是可惜于“踏坏了不少”,说明他珍视劳动果实。第二句话:“请客?──这是应该的。”更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性格。至于以后送豆给“我”吃,也说明了这一点。
课文理解
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其他描写的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 。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
课文理解
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社戏》的题目放在戏上,按理说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以为是“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 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延伸问题
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行船、看戏、归航,是因为要表达农村这块自由天地生活的丰富多彩、充满情趣;之所以要略写钓虾放牛,是为下文写看社戏作铺垫 。
在详写看戏这件事上,作者经过了精心选材,详写看戏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作者饱含感情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那豆麦的清香,那起伏的连山,那几点渔火,那仙境般的戏台,那“精彩”的表演,以及归航的无限童趣,抒写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向往,抒写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而对看戏后的余波则一笔带过,因为它只是为故事的完整服务的。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写文章的重要手法,请以《社戏》为例,加以说明。
课文结构
景好戏美
豆香人好
社戏
得到优待
免念古书
钓虾放牛
可看社戏
想看社戏(波折)
去看社戏(景美)
看到社戏(满足)
看罢社戏(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平桥村是“乐土”
(略)
赵庄看社戏
(详)
戏后余波
(略)
课文主旨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写“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现了一幅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前天,酷热难耐,在一冷饮摊点打开冰箱,巧克力、豆沙、牛奶、脆皮,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雪糕比比皆是。在五颜六色之中,我兴奋地找到了几根老冰棍儿,像见到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惊喜瞬间袭上心头。买来吃了一口,满口顿时溢满了童年的味道……
夏天吃冰棍儿是童年里最奢侈、也是最幸福的事儿。那时的冰棍儿,白色透明,其实就是色素和白糖组合成的冰块,也没什么奶味,包装更为简单,一层薄薄的纸片上面写着“冰棍”,有的还有“清凉解渴、清爽甘甜”之类的广告语。价格也不贵,一般五分或一角钱一根,还在我们的消费范围之内。
童年的冰棍儿
推荐阅读
一到夏天,在大街上,在学校门口,卖冰棍儿的人用自行车拉着木箱子,箱子上白漆黑字写着“冰棍、冰糕”,还吆喝着“冰糕冰糕,白糖冰糕”,有的还调侃地说“油炸的冰糕”,让人异常好奇。一到下课或放学时间,卖冰棍儿的边上就围满了小伙伴。一个个收完钱,卖冰棍儿的打开木箱子,掀开裹着的白棉被,一股寒气便冒了出来,我们恨不得钻进箱子里清凉一把。
小时候,母亲总唠叨着冰棍儿不能多吃,吃多了会伤身体,再加上家里不宽裕,手头积攒的硬币只能买方格本和铅笔之类的,吃冰棍儿的机会自然不多。每当看到小伙伴们买来冰棍儿,在阳光下伸长舌头一口口地舔着,我总馋得不住地咽口水。实在经不住诱惑,就掏出几个汗津津的硬币买一支,接过冰棍儿,总激动得嘴角翘翘的,小心翼翼地把包装纸撕掉,舍不得扔,放在嘴里嚼嚼,因为上
推荐阅读
面还沾有不少甜味呢;拿在手里的冰棍,总是舍不得咬,含在嘴里,让那甜香味慢慢弥散在唇齿之间。那时候,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吃完了,剩下的木棍儿还“咂咂”地吸上几口,因为上面也有渗透的甜味儿。就这,还不能扔掉,伙伴们会把木棍儿攒下来,当玩具玩。一到课外时间,大家拿着多少不等的木棍,玩着各种游戏,以谁赢的棍儿多为荣耀。现在还记得,班里的大个子黄斌赢了几百根,成为大家公认的“暴发户”,后来被班主任“搜身”,全扔到池塘里了。
不怕你笑话,那时伙伴们吃冰棍儿是要“共享”的。班里谁要买了一支,总是和要好的伙伴们同吃,一人咬上一口,剩下的则自己品尝。一旦遇到有的小伙伴一口下去咬得多,下次就再没人和他分享,他也会落上“老贪”的“臭名”。
推荐阅读
分享冰棍儿的事做不好还会引发矛盾,如果这次我让你吃了,下次你买了我没吃上,就会几天不理你,直到有一天主动还一口为止。如今给孩子们讲起这样的事情,他们总会感到不可思议,但我们确实那样做了,而且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美好、纯真……
在老家,特别在收麦季节,作为勤工俭学的一项内容,大多数十二三岁的儿童都卖过冰棍儿,我也是其中一员。早早起床到十多里外的冰糕厂批发满满一箱,骑着车子在各个村庄和麦场里游逛,天热口渴,自己却舍不得吃一根,现在想来,与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相同吧。晚上,数数一天下来挣的钱,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了。
推荐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冰柜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推着车子卖冰棍儿的人越来越少,冰棍儿也渐渐淡出了视线,但那像被琥珀凝固了的味道,却烙在了记忆深处。如今,各类雪糕琳琅满目,用料更充足,味道更纯正,但吃起来总也找不到儿时吃冰棍儿的甜蜜感觉。可能是如今生活中甜蜜的滋味太多了吧,我想。
国学诵读
鲁迅的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5.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7.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8.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