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7:04: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再读课文,找一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课文理解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桃花开”照应“草木荣枯”;“燕子来”照应“候鸟去来”。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课文理解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用引号表示强调和特殊意义。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课文理解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物候记录在时间上的差异;其中“左右”一词对“十天”做了一个限定,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课文理解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课文理解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课文理解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生动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课文理解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图画,使文章亲切动人,富有情趣。
课文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课文理解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造成古今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物候现象差异
导致
造成
课文理解
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有条有理,容易让人明白。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影响程度由大到小
课文理解
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现象 —— 本质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顺序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核心问题
本文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特征:文章在说明有关问题时,举出不 同的事例。比如在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了1962年没有根据物候观测资料改变播种日期,结果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例子。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有的不仅举出了一般情况下的事例,还举出特殊情况下(如逆温层的情况)的事例。
延伸问题
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大自然语言”,你能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示例: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
课文结构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利用物候决定农事活动,简便易行
现象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利用物候观测可及时调整,避免损失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本质
逻辑顺序
课文主旨
《大自然的语言》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醒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
推荐阅读
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
推荐阅读
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推荐阅读
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国学诵读
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3.“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是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4.“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是根据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情况。
包含的物候知识农谚: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