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11.核舟记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11.核舟记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7:04: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11.核舟记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再读课文,说一说文章最后为什么又要总体概述所雕刻的事物及舟的外形?
课文理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以及。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课文理解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尝:曾经。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贻:赠。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译文:(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课文理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约:大约。
有奇: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可:大约。
许:上下。
轩:高。
译文:核舟首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遮盖着。旁边开了小窗户,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课文理解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望:对着,面对着。
糁:涂。
译文:打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栏杆正好左右相对。关上小窗,只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课文理解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峨冠:高高的帽子。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课文理解
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课文理解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比:靠近。
绝类:极像。类,像。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译文: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房,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课文理解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诎:弯曲。
倚:靠。
历历数: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译文: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课文理解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楫:船桨。
椎髻:椎形发髻。
衡:同“横”,横着。
攀:扳着。
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啸呼:大声呼叫。
课文理解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译文: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课文理解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 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夷:平。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楚明白。
丹:朱红色。
译文: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课文理解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为:刻有。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译文:总计在这条船上,共刻有五个人,八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三十四个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课文理解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译文: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课文理解
“奇巧”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以下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着雕刻者雕刻技艺的“奇巧”展开的。
课文理解
文章第一句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奇巧”二字的?集中说明了什么?
①原材料体积小;
②雕刻的物品种类繁多;
③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课文理解
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课文理解
这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东坡。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初衷”;二是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苏东坡是主人公,这样说明,才能与主题相吻合。
课文理解
本段介绍船头的浏览者时,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写船头的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情和姿态,表现人物的悠闲、豁达和洒脱,这样写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神情、姿态,呼应“各具情态”。
课文理解
课文结尾段落文字有什么作用?
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八分有奇”,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揭示中心,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赞叹。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比较本文分说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的。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本文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开闭,由此说起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描绘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后写船尾,这不用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而将船背放在最后写,则体现了文章写作内容安排主次分明,因正面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而背面则为雕刻品的附属部分。
延伸问题
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叙”?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课文结构
中间
船头
船尾
核舟记
总: ①介绍王叔远的高超技艺,点明“核舟”的主题。
分:( ②-⑤ )
详细介绍核舟
总:( ⑥ )概括全文,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
正面
背面
描写细致
顺序清晰
层次井然
课文主旨
《核舟记》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技艺,热情讴歌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学剪窗花
带着好奇,怀着期待,让我兴奋不已的剪窗花活动终于开始了。
水晶老师拿着一张红纸,一边在手里转、翻,一边认真的给我们讲解、示范。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双喜”就展现在我眼前。哇!真好看!我赶紧也拿起剪刀动手,可是,手里的剪刀却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得,怎么都不听我的使唤。“咔嚓”一声,一段纸条被我剪断了。顿时,我懊恼不已,瞪着桌上的被我剪破的纸生气。这时,我耳边回想起了一句话:遇事不灰心。是啊,这并不难,肯定难不倒我的!我再次拿起剪刀,就在我要剪下去时,我又犹豫了。此时我的小心脏“砰砰”直跳,不敢下手,生怕我一个不小心
推荐阅读
把纸又给弄坏了。
水晶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摸着我的脑袋对我说:“别害怕,剪纸是个细活,要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听到水晶老师的鼓励,我的自信心马上就恢复了。我小心谨慎地剪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漂亮的大红“双喜”在我的眼前“亮相”了。我心里像打翻了蜜糖罐似得,全身都充满了成功的暖流!
后来,在水晶老师的指导下,我还剪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窗花!这一天的收获真是太丰富了!
国学诵读
刻木巧匠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