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 第12课
教 学 目 标
1.理学的创立、内容及影响
2.宋词、元曲、话本、小说
3.辽宋夏金元的科技成就
4.少数民族的文字
问题引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儒释道三教合一
思考问题:让我们重温中国古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
1、经济上:
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
思考。
2、政治上: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同时重文轻武的政策,提供了文化环境;
3、 文化上:儒学危机
(1)魏晋以来的战乱使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加上儒学思想体系的缺点已无法控制人心,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尊儒-礼佛-崇道)
(3)为重兴儒学,儒家学者不断探索,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
一、儒学的复兴——背景
一、儒学的复兴——过程
邵雍
集大成者:朱熹
韩愈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一、儒学的复兴——内容
程朱理学
宇宙观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
认识论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人生观
“存天理,去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者形而上之道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材料3: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思想体系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地位:
“四书”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案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的影响
应运而生
继承发展
春秋
儒家思想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明清之际
新体系—理学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理学的影响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
理学的影响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47页
理学的影响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长幼有序,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理学的影响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理学的影响
(一)文学
(1)概况:唐代已经出现,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
词的特点
内容变化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1.宋词
二、文学艺术
人物 时代 贡献
苏轼
北宋
(1)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1)词风委婉、细腻、清秀;(2)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南宋
(1)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2)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代表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曲
(3)代表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①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②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是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
③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
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碾玉观音》等;
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二)艺术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1)印刷术(四大发明之一)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火药(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3)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
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这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字印刷术
◎铜火铳(北宋)
◎罗盘
1.三大发明
三、科技
宋代的火球和火蒺藜,都是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除了装有火药外,还有铁蒺藜,上面带有尖刺,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伤。
火药箭
火蒺藜
火球
南宋·突火枪。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元·铜火铳(chong)
元代至顺三年(1332)造的铜火铳,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有明确纪年的火铳。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明朝时期的水陆两用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水战时,在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龙身上的火药筒,这是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飞行二、三里远;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后,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第二级火箭,这时,从龙口里射出数之火箭,直达目标,直至敌船烧毁。
传播
大约在8、9世纪时,中国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石传到了阿拉伯、波斯等地。在12世纪后,阿拉伯等国的书上才提到硝石。阿拉伯人叫它为“中国雪”,波斯人则叫“中国盐”。欧洲人是在13世纪从阿拉伯人那里知道了火药,他们学会制造火药是在14世纪中期以后的事。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至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1.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使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
2.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3.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4.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
火药发明的影响
北宋指南针之一。将几段灯草横穿在带磁性的钢针上,放在盛水的瓷碗中,灯草连同磁针浮于水面,磁针即指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实用性强,最先应用于航海导航。
水浮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4.沈括(北宋)
代表作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与《梦溪笔谈》书影
沈括
5.郭守敬(元朝)
制作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测定黄赤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编定历法《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简仪
6.王祯(元朝)
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四、少数民族文字
西夏文土地买卖文书
从西夏文商业文书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四、少数民族文字
关键词
从西夏文商业文书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
西夏统治者十分重
视法治管理
西夏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十分活跃
商业行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四、少数民族文字
五、社会的变化
西夏文《番汉合时掌中珠》
(选自《中国文明史》第6卷)
西夏文敕燃马牌
(选自《中国文明史》第6卷)
契丹小字《辽道宗哀册》册盖(拓本)
(选自清格尔泰、刘凤翥等著《契丹小字研究》)
共同的特点:借鉴了汉字的基础上而创造
四、少数民族文字
儒学的复兴
文学艺术
少数民族文字
契丹文字、女真文字、西夏文、蒙古文
背景、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理学影响
宋词、元曲、话本、书法、绘画
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科技成就、天文学成就
知识梳理
课堂检测
1.《青花瓷》歌词借鉴的是宋词的韵味。下列名句属于宋词的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氏生之多艰” B.“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C
2.1187年,朱熹上奏朝廷说,天下之“大本”,在正皇帝之心。“今日之急务……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凡此六事,皆不可缓,而本在于陛下之一心。”朱熹的这一说法( )
A.动摇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重视教化的政治理念
C.汇集了儒家的思想精华 D.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3.宋代理学家们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辩彰学术之绪,以书院为基地,各自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宋代书院的繁荣( )
A.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 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A
4.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只读书明理,不践其实,不但非真知,而且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
A.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B.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C.明确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 D.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
A
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B
6.南宋时,“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
A.南宋社会风气良好 B.儒学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南宋政府以孝道立国 D.理学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凸显
D
7.南宋时期,许多当朝官僚和学者认为治财赋、开拓边疆、留心政事、兵财政刑等乃是俗事,而将建书院、立先贤祠、刊注《四书》、衍辑语录等视为高雅。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受到高度重视 B.边疆战事接连胜利
C.社会崇尚真才实学 D.理学发展愈发极端
D
8.据载:金元之际,连年战乱,社会上的一些友人借编写杂剧以抒发愤懑之情,他们和广大城市居民多有联系,有的还与演员们一起登台。由此可以推知( )
A.元杂剧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繁荣
B.元杂剧主要表达了底层农民的心声
C.元杂剧作家都参与了元杂剧的演出
D.元杂剧的发展呈现出世俗化趋势
D
9.《南赣乡约》作为乡约著作,是中国古代推行乡约的蓝本。其主要内容规定:“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诫,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说明中国古代乡约( )
A.削弱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B.凌驾于国家的法律之上
C.益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 D.旨在提高乡民道德素养
C
10.北宋儒学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是人的父母,但君王是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为辅佐的管家。这一观点( )
A.意在强调民本的重要地位 B.确立了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C.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 D.维护天道下的社会等级秩序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