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中国人
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中国人与日本人之比较中国人妄自尊大而日本人谦虚好学 中国被西方列强痛打后,仍然对"中华文明天下第一"这一点深信不疑,把西方人侵略中国看作是"儿子打老子"来聊以安慰。即使是改良派,也只是认为中国败于西方仅仅是由于西方的船坚炮利,中华文明本身并不落后于西方。西方列强打入日本后,日本人忽然醒悟道:自己认为是野蛮人的西方人,原来是真正的文明人,而日本人自己才是地道的未开化野蛮人,因而在日本掀起了"脱亚入欧"的运动。1945年日本败战后,再次认真向打败自己的美国学习,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民主主义改造,将军国主义的日本改造成为民主主义的经济大国。中国至今为止也未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中国人妄自尊大的品性。中国人总把自己的优点放在嘴上,又总把眼光盯在别人的缺点上。 中国人安于现状而日本人不断进取。 1950年代,日本刚开始向美国出口商品时,当时日本产的1美元一件的衬衣被美国的商店放在最便宜的货架上,高档的货架上全是10美元一件的美国和欧洲的产品。日本的服装制造商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衬衣日本产的只值1美元,而美国和欧洲产的却值10 美元?日本厂商买来了各种高级衬衣,开始研究制作高级衬衣的秘密。10年后,日本产的衬衣已放在了高档衬衣的货架上,便宜货架上已看不到日本货的踪迹。中国在1980年代就开始向美国出口1美元衬衣,可是到现在也还在卖1美元衬衣,而且有继续卖下去的趋势。中国人总是安于现状,只要1美元衬衣能够卖得出去,就一直做下去,缺乏积极对产品进行换代革新的进取精神。如果中国的产品比日本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根本不用抵制日货就会自然消失。中国人只会号召大家不买日本货,却想不出如何使中国的产品超过日本产品. 中国人自私自利而日本人克己奉公 大家大概都见过中国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抢座位的风景。中国人对于私利总是斤斤计较,绝不肯吃一点亏,象公共汽车座位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利,大家也要拼命去争抢。现在中国的大学生们纷纷往国外拥,以使自己摆脱贫穷,却很少有人愿意留在中国,担负起使全体中国人摆脱贫穷的责任。日本1950年代也向美国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那时美国的生活水平也比日本高很多,但日本的留学生却极少有学成不归的。中国人一逢战乱就大偷各种文物古迹,前些日子还有报导说中国人将重点文物的佛像头砍下来卖到海外。而日本在二次大战时许多文物古迹被炸,却没有人趁火打劫偷盗文物财宝。日本人对祖国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中国人也许是难于理解的。中国人心中只有自己这个"小我",没有国家和民族这个"大我"。 中国人互相拆台而日本人精诚团结。 中国人似乎生来就有互拆台的倾向,而中国人的内斗却是无节制的,为了打倒自己的敌人,中国人甚至可以请来异族帮忙或投靠外国人。吴三桂为了打败李自成,请来清兵攻打同族的汉人。汪精卫为了和蒋介石争权,可以走到投靠日本人的道路。中国人往往把打败内部的竞争对手,放在比打败外部的共同敌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所以中国的汉奸就特别多。中国人的内斗现在又发展到经济领域,中国厂家之间为了出口竞相压价拼争,最后搞得自己两败俱伤。日本企业在国内虽然激烈竞争,可是一到国外大家就一致对外,不会出现日本企业为了争夺国外市场而激烈争斗的现象,这也是日本的出口一直保持黑字的原因之一。1个日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而10个日本人在一起就会发生质变。如果问日本人为什么能够精诚团结的秘密,日本人反而很奇怪:同一民族人们之间的团结难道还会有特别的困难吗?中国人健忘而日本人执着
??? 现在不少人批评日本人在新年时对靖国神社进行参拜,是对战犯的怀念,是军国主义复活的徵兆。不管日本人的动机如何,逢年过节总有大量日本人自发地参拜神社,说明日本人对过去那些为国家牺牲的"先烈"念念不忘的感激心情。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也有大量为国家牺牲的先烈,但现在有多少中国人还记得他们,更不用说参拜他们的英灵了。中国虽有一些烈士纪念碑,但那已被中国人当作游览胜地,去那里的目的不是为了悼念先烈,而仅仅是为了游玩看风景。日本战后到经过激战的太平洋各岛屿,花巨资收集日本兵的遗骸回国安葬。越战后美国和越南复交时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越南归还美军的遗骸,并派人到越南各处搜寻美兵遗骸。而中国和越南关系正常化时,根本没有提到收还中越战争中战死中国士兵遗骸的问题。中越战争的烈士们热了一阵很快就被人们忘记了,朝鲜战争、抗日战争的先烈就更忘得无影无踪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问题一:鲁迅本人是一个富有自信力的人吗?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问题二:作者在文中要批驳哪些人的哪种缪论呢?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问题三:作者如何展开批驳,论述对方的观点绝对是一种谬论?首先一针见血指出,
部分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丧失自信力!部分中国人,作者是在讽刺哪些人呢?其次,热情赞美中国自古到今那些中国的脊梁们一直以来都是富有自信力的。请你屈指数数,
能数出几位算是中国脊梁的风流人物作业布置:下同这四类各指哪种类型的英雄?“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鲁迅的这篇文章能给当时的国人带去抗战必胜的信心吗?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提出正确观点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状元宰相:
地底下: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