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22: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3.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4.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    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七雄:   、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
3.战役:     、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4.结果: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   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   的势力增强。
2.目的: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      。
3.时间: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
(1)政治: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   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商鞅变法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   在岷江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2.结构
(1)构成:由渠首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渠首
①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②   :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③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3)功能: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   、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4)影响:使   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们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
材料二 《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平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 阅读材料,分析长平之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不得直接照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3)除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三、课堂练习
1.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韩、赵、燕 B.郑、宋、楚
C.韩、赵、魏 D.秦、齐、楚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以下战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阪泉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3.战国七雄中,后来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对六国构成威胁的是(  )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记载中描述的应是(  )
A.灵渠 B.长江三峡 C.长城 D.都江堰
四、达标检测
1.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  )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4.战国时期,为秦国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A.秦孝公改制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商鞅变法
5.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6.“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诗句赞颂的伟大工程是(  )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赵州桥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译文:滚滚的乌云布天上,春雨落得唰唰响,好雨落到公田里,同时也落到私人田地。)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 此变法使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国富兵强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1)材料一反映了土地归国家所有,而材料二则反映了部分土地已经归私人所有,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土地所有制的转变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
(2)材料三中的“变法”是指哪次变法
(3)材料三的这次变法的哪些经济措施直接推动了秦国国富兵强 (答出两点即可)
(4)综上所述,分析影响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晋国 齐 桂陵之战 秦国
(二)牛耕 地主阶级 富国强兵 公元前356 县制 土地 军功
(三)李冰 灌溉网 宝瓶口 防洪 成都平原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评价:这场掀起巨大变革的变法,使得秦国的实力迅速增强,为之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确立了法治思想,客观上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更新了生产关系,将地主阶级带到历史舞台,郡县制又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推翻旧制的同时也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减小了推行变法的阻力,为秦国向前发展扫清了障碍。不得不说,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却是根据特殊情况制定的极端变革手段,使百姓受到压迫和剥削,给民众带来巨大的痛苦。
(2)借鉴之处:①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②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③统治者需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2.(1)秦国和赵国。
原因:秦国进攻韩国,韩野王投降,韩国上党郡太守冯亭不愿投降,派使者向赵国投降。赵王接受投降,触怒了秦王,于是派兵攻打赵国。
(2)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三、课堂练习
1.C 2.A 3.A 4.B 5.D
四、达标检测
1.D 2.A 3.A 4.D 5.B 6.C
7.(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进步。因为土地私有,产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了确立统治,发展经济,掀起了改革运动,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
(2)商鞅变法。
(3)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任答两点即可)
(4)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的改革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