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22: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知道张骞两通西域的史实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和意义。
2.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张骞通西域
1.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  。
2.第一次出使西域
(1)目的:联络     夹击匈奴。
(2)时间:     年,张骞西出长安,前往西域。
(3)经过:途中两度被    扣留,13年后返回长安。
(4)作用:使汉朝了解到    的具体情况。
3.第二次出使西域:    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路线:从      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    。
2.商品:汉朝的     、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3.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海路:汉朝还开辟了        。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2)时间:    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3)地位:西域都护是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4)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管理西域: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    出使西域。班超克服种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3.出使大秦:班超经营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2.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课堂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西域 B.大秦 C.安息 D.葱岭
2.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
A.董仲舒 B.卫青 C.霍去病 D.张骞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使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
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  )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封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5.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哪一地区 (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四、达标检测
1.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2.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两汉时期
B.商周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2 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北京
C.建康
D.长安
4.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1)材料中涉及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2)西汉时,一个满载丝绸和其他货物的驼队,从某地出发,准备到大秦去,请写出他们所经地区名称。
(3)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4)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被称为经济之路、文化之路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西域 大月氏 公元前138 匈奴 西域 公元前119
(二)长安 欧洲 丝绸 西域 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三)公元前60 西域 班超 大秦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原因:“凿空”即开通道路。古代称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历史意义:一方面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使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感想:实行“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区域融合,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了更大贡献。
2.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三、课堂练习
1.A 2.D 3.A 4.B 5.B 6.C
四、达标检测
1.C 2.A 3.D 4.D
5.(1)西汉。
(2)长安→河西走廊→大秦
(3)张骞。
(4)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