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 行路难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诗词三首 行路难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1 16: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行路难》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
二、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本堂课亮点
教材:
本文出自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本单元所选诗文是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本文重在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感情抒发,感悟诗人在人生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学情:
已掌握的: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的朗读技巧和品读能力,同时他们对李白这位诗人也有一定了解。
略欠缺的:学生对古诗阅读鉴赏技巧的掌握还比较机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偏弱。
一、教材与学情
二、教学目标
1.读准“塞”、“行”等多音字,读懂“羞”、“直”、“歧路”、“济”等词义,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反复吟诵,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2.通过赏析比喻、用典、夸张等修辞与品味用字之妙,更明确地体会作者的仕途行路之难,感受作者失意迷惘、洒脱乐观交错的情感变化。
3.通过“知人论世”“以诗解诗“等方法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人格魅力,学习逆境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点拨指导法
3、引导探究法
学法:
1、合作探究法
2、比较学习法
3、迁移学习法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1、诗词大会导入
2、其人其诗随谈
3、正音正字初读
4、对比探究品读
5、其诗其人美读
五、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突破)
1、诗词大会,营造氛围
2、原初印象,明确重点
3、正音正字,读准诗歌
4、对比探究,读懂情感
5、由诗及人,感受魅力
一、新课导入
进行班级小型诗词大会,先听一首《酒仙行》,幻灯展示歌词,再让学生说出歌中提到的人物和歌中化用了他的哪些诗词。简述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印象。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抢答形式,让学生从歌中感受李白好酒,有才,狂傲的形象,回顾他的作品以及创作特点,从而调动学生情绪,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月照枫林 流水长  奈何青丝 成霜
  举杯 邀月 笑一场  有酒 独酌又何妨
  月出天山 云海茫  万里长风 破浪
  银鞍 白马 绿玉杖 纵歌 我本是楚狂
  沽美酒 兰陵郁金香玉碗琥珀光
  登高楼 金陵台上游凤凰
  霓羽停 长安乱 闻笛满怀故园伤
  远别离 望苍梧 悲潇湘
  乌夜啼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凉
  凭剑舞 世人何曾识东方
  刀断水 酒浇愁 怎揽明月青天上
  散白发 弄扁舟 笑一场
《酒仙行》
五色石南叶
二、初读诗歌(准确,停顿,重音,语调)
1、首先请同学亮开嗓门,自由读课文;接下来请一两个学生读课文,放低朗读要求,读准即可;然后生齐读。
2、读懂大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3、找学生说说大意,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师可以开头“今天我就要离开京城了,朋友为了给我送行,特地准备了这场盛宴------”)
设计意图:让学生既了解了诗意,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歌(品内容,品语言,品情感)
补充文体资料: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抓住诗眼:行路难
“难”为何解?“难”在何处?
小组合作探究:提示:做李白的知音人。
1. 李白如何写出“难”?(从修辞,表现手法方面) 2. 我们如何读出“难”?(从情感,朗读技巧方面)
这是一条( )的道路?
这条路李白是带着( )的心态走的?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唐 李白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拟行路难》南朝宋 鲍照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明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即使后来退而求其次,也要象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人所用。
但事实上,他24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42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1年半间,他扮演的却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两年后他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稍加点拨,并且导入背景,除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每句诗的写作特点。如三四句的动词,五六句的比喻象征,七八句的典故等,这样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既品味了语言,又理解了每句诗的思想感情。而在此基础上的朗读实践,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引发感情共鸣。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感受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入心。
四、美读诗歌(美其文,美其人)
《行路难》 多为咏叹世路艰难及笔者孤苦处境的作品,但李白却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了自己在艰难的路上也要坚持走下去的决心。
请结合作者的经历或作品来佐证这一点;
或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作者的人生抉择对你的思想启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起到了教育作用。
月照枫林 流水长  奈何青丝 成霜
  举杯 邀月 笑一场  有酒 独酌又何妨
  月出天山 云海茫  万里长风 破浪
  银鞍 白马 绿玉杖 纵歌 我本是楚狂
  沽美酒 兰陵郁金香玉碗琥珀光
  登高楼 金陵台上游凤凰
  霓羽停 长安乱 闻笛满怀故园伤
  远别离 望苍梧 悲潇湘
  乌夜啼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凉
  凭剑舞 世人何曾识东方
  刀断水 酒浇愁 怎揽明月青天上
  散白发 弄扁舟 笑一场
《酒仙行》
五色石南叶
优秀的人都会在困境中百折不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阅读更感受乐府古题《行路难》在李白笔下的与众不同之处。更好地理解诗歌,更深刻地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
五、板书设计
行路难
难路行


六、本堂课亮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
1.多频率多层面训练比较学习法。
2.打破学生鉴赏诗歌的思维定式。
(行路难?——难路行!)
理解诗歌时,不能只是针对题目、作者
等个别要素进行割裂性分析,而是应该根据
多方要素融合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