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1 13: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建立者:
2.建立时间:
3.都城:
4.统一全国的时间:
一、隋的统一
杨坚(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长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意义:
6.发展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相关史事: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一史事说明了什么?
隋朝经济繁荣
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在政治上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在经济上,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在自身行为上提倡节俭,以身作则,生活简朴。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
时间:
人物:
概况:
意义: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隋炀帝
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洛阳
长安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2700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扬州)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
目的
时间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
地位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思考: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结合大运河的作用和下面的材料进行评价:
假如你是商人:
我是隋朝末期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我经常南下去余杭做生意,以前通济渠和江南河都没有开通,每次南下都要绕很远的路,自从大运河开通后,洛阳与余杭之间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我都可以乘船到达,真是又方便又快捷。
假如你是河工: 我是隋朝末年河北郡人,皇上征发我们郡壮丁百余万开凿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开河时监督的官吏很凶,令我们白天黑夜地干活。反抗者不论罪行轻重,不用上奏圣上就直接斩杀。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我们队伍中十分之四五的人,最后都因饥饿劳累而死。
假如你是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后,南方的物资都运到了北方,加强了朕对整个国家的控制,而且朕在日理万机之余可以乘龙舟游江南,体察民情,实乃一大幸事。
说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与过?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开通大运河无论主观目的如何,给当时的老百姓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运河在古代发挥交通命脉的功能,是从唐朝开始。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大运河南物北运的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多,对历代王朝,尤其是在元、明、清的数百年间,更是功不可没。时至今日,大运河仍在发挥着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
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已有的选官制度矛盾突出,无法适应政治发展的需要,中央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
2.开创过程: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1300多年。
秦朝以前 汉代 魏晋时期
想一想:科举制创立之前,我国采取什么方式选拔官吏?
分封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分封制:
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管理。各级依照血缘关系世袭。
东周以后,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是,有了“食客”、“客卿”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国君服务。
察举制:
汉代,皇帝为了管理国家,要求地方各级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荐的称为秀才,由郡推荐的称为孝廉。
但是,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后期出现了地方官员徇私的现象。
九品中正制:
由北魏魏文帝(曹丕)创立。在各州郡设置中正,中正的职责主要是评议人物,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根据对这三方面的评议,将人物分为九品。
但是,由于中正多为门阀世族,于是在实际评议中,才能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期,最终形成了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学子无官做的局面。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原因:
结果:
618年
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不恤民力;
屡次发动战争,社会矛盾激化。
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蔓延到全国。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所杀,隋朝灭亡。
思考探究: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相同之处:
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都创立新的制度;
都建有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
都实行暴政,历二世而亡;
都短暂,但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朝代。
*不同之处:
1.所处时代不同
2.建立政权的方式不同
3.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




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建立
1.时间:公元_____年
2.人物: _____
3.都城: _____
统一:公元____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581
杨坚
长安
589
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加强_________,巩固_________
2.规模:以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南至_____
3.历史地位:是__________最长的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_____________的交流
南北交通
全国统治
洛阳
涿郡
余杭
古代世界
南北经济文化
科举取士: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
制度。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
隋的灭亡:_________
进士科
6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