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非网) 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2016年我国在贵州黔南成功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其直径达500米。FAST台址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附近5公里范围没有任何乡镇,25公里范围内只有一个小县城,是科学家观测宇宙的理想之地。据此完成下列1-2小题。
1.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
A.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B.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
C.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盆 D.古代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
2.“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 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
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 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0年4月,某电商平台推出的“数字粮仓”计划(下图),是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农业数字化方案,将通过产地直供的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打响农产品品牌,让上游生产者和下游消费者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数字粮仓”的建设可以( )
①增加商品流通环节 ②建立源产地的品牌 ③延长农产品保质期 ④扩大市场销售范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数字粮仓”让上游生产者得到的好处是( )
A.减少农产品运输成本 B.缩短农产品生长周期 C.降低农产品仓储成本 D.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
5.下列地区最可能成为“数字粮仓”供应基地的核心省区是( )
A.黑龙江 B.甘肃 C.四川 D.浙江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首先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睡木沉基”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安平桥在水流急处采用船形桥墩是为了( )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 B.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 D.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8.与建设在桥两端的陆上码头相比,古代曾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
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 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煤炭资源丰富。2012年以来,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下图示意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比较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榆林市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土地价格低 ③环境承载力强 ④铁路运力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与传统煤化工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特点是( )
①产业布局更集中 ②生产工艺更简单 ③产品附加值更大 ④资源转化率更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图,回答下面11-12小题。
1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地处河谷,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风起风止,日升日落,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特征使得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成为世界性难题。“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以大型火电或水电基地为基础,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以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风光储一体化”,因地制宜开展“风光水储一体化”稳妥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图4为某省四季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该省风力发电的最佳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14.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电项目设计中,对电网起调峰作用的是储能设施与( )
A.水电站 B.火电站 C.风力电站 D.光伏电站
15.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最有优势的省份是( )
A.黑 B.川 C.内蒙古 D.浙
泰加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泰加林分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我国泰加林的分布区域( )
A.土壤肥力相同 B.气候类型相同 C.所处温度带相同 D.海拔相同
17.我国泰加林与相邻其他植被分布区的界线( )
A.具有过渡性 B.不会发生变化 C.评价指标综合性强 D.与行政界线一致
18.我国东北地区泰加林遭到破坏后会导致当地( )
A.气温逐渐上升 B.湖泊干涸严重 C.底层黑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19-20小题。
19.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20.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
A.小麦农场 B.畜牧业
C.灌草种植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不同地区采取的精准扶贫方式并不相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主要以易地搬迁扶贫为主,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就业扶贫为主。读图,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差异 B.主体功能区差异 C.人口数量的差异 D.经济水平的差异
22.巴中市行政辖区消除贫困的最终措施是( )
A.生态移民 B.金融扶贫 C.妥善安置 D.产业发展
图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新中国成立后和21世纪初期我国化学工业都在西部布局共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国防安全 B.劳动力价格 C.市场因素 D.资源条件
24.2018年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①中西部地区依托产业基础,着力发展高端产品 ②东部地区依托先进技术,着力于发展精细化工
③中西部地区结合环境,重点发展低碳资源利用 ④东部地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2021年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7月17日,西太平洋第六号台风“烟花”在东海以东洋面生成并向我国靠近,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暴雨天气过程持续长达6天,最强时段发生在7月19日到21日,河南省中北部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500毫米,郑州国家观测站最大日降雨量达624.1毫米。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局部地区图。
(1)郑州市区紧靠黄河干流,在出现特大暴雨洪涝的情况下,却无法通过黄河排涝,试分析其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二中黄河下游甲河段发展航运的不利条件。(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公里,其中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誉,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1)简析图示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2分)
(2)说明草方格在固定沙丘方面的作用。(4分)
(3)简述宁夏平原过度发展农业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下图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下图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
(1)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然条件。(3分)
(2)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5分)
(3)为提升我国咖啡产业水平,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如图所示,说明森林具有的生态功能,请指出实现该生态功能的原理。(4分)
(2)若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试分析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哪些。(6分)
(3)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针对上题所述问题有专家指出,恢复自然植被的生态效果要好于人工林。请分析其依据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5BBBCA 6-10DDDAB 11-15DDDBC 16-20CADCA
21-24ADDD
25.(1)黄河干流在郑州段为地上河,黄河水位高出郑州市区地面;受特大暴雨影响,黄河干流水位猛涨,
(2)甲河段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河床淤积严重,航道浅;甲河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经济腹地小;冬季河面结冰。
26.(1)深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再加上受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降水稀少,导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2)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3)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的次生盐碱化,进而形成土地荒漠化。措施言之有理即可。
27.(1)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多丘陵、山地。
(2)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3)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扩大种植规模;创立品牌;培育市场。(任答4点)
28.(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原理:树冠截留降水;枯枝落叶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增加地表水下渗;根系固定土层。
(2)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径流变化增大,水旱灾害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影响河湖生态;地下水补给不稳定(答补给减少也可),更新困难。
(3)自然植被种类丰富,林下植物多,层次多,相比于人工林,其树冠面积更大,截留的降水更多;枯枝落叶更多,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的效果更好,地表水下渗率更高;根系更发达,固定土层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