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 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据统计,1580—1590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商品世界性流动 B.导致葡萄牙人垄断世界贸易
C.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D.推动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2.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船舶管理等法律关系的依据。17~18世纪,海商法由共同普遍适用的国际性特别法开始转变为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国内法,西欧国家纷纷掀起海商法的立法高潮(见下表)。这反映出该时期西欧国家( )
时间 国家 法律名称
1601年 英国 《关于商人中使用的保险单法规》
1681年 法国 《欧洲海事法典》
1721年 荷兰 《鹿特丹海上法》
1737年 西班牙 《毕尔鄂法令》
1786年 威尼斯 《商业海运法典》
A.海外殖民扩张异常激烈 B.海权意识普遍提高 C.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D.海上贸易日益兴盛
3.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议会开始介入并扩大了对传统血腥、暴力体育运动的压制。英国相继颁发了道路法、城市警察法等相关法案,其中,道路法明确规定,在道路上踢足球罚款40先令。1846年通过的关于圈地运动的法案,减少了更多人口去户外运动的机会。这表明( )
A.工业化引发新旧社会秩序的较量 B.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民主的进程
C.资本家试图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D.工业文明致使社会公共道德失序
4.下表是《1865-1913年英国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对比》,该表格可以用来说明( )
1865—1869 1875—1879 1885—1899 1895—1899 1905—1909 1913
英国 2299 3379 9371 13419 15423 16599
美国 10859 13689 21666 21680 33220 33917
A.经济体系中心转移的趋势 B.世界格局正处于重大变化
C.市场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 D.垄断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
5.1940年,电影《魂断蓝桥》在美国首映,影片以一战的英国为背景,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当时媒体给予极高的评价,但最终票房却极其惨淡。这一现象( )
A.是民众逃避现实心态的反应 B.说明观众痛恨悲剧的艺术
C.是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体现 D.反映美国仍深陷危机之中
6.右图所示,西欧经济升幅最大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欧共体经济政治实体的形成
C.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刺激
7.下表所示为1926年和1939年苏联人口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
年份 总人口(亿)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亿) 占比(%) 农村人口(亿) 占比(%)
1926 1.47 0.26 17.9 1.21 82.1
1939 1.71 0.56 32.9 1.15 67.1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B.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C.加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
8.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钢铁业雇佣工人从50.9万人减少到19.6万人,其中六大钢铁公司雇佣工人从17.9万人减少到9.2万人。日本钢铁公司的职工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0%。1976~1989年,欧共体钢铁工业职工人数减少到40万人。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A.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生产力严重下降 B.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C.发达国家经济“滞胀”现象严重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紧缺
9.20世纪40-50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60-70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有利于增强拉美国家经济独立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D.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1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财长约翰·康纳利的建议下,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参与该体系的西方大国,无奈、震惊、不满,康纳利在随后的十国集团会议上对那些财经官员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主要说明( )
A.美元失去了世界货币的重要地位 B.美国具有大国的担当精神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走向没落 D.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11.2020年11月15日,历时8年,关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议签订,协议由东盟十国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为重要贸易伙伴参与。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定义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区域自贸协定。该协定的签署( )
A.利于区域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B.推动了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C.创造并完善了自由投资环境 D.使国际经济新秩序得以发展
1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德礼体系”突破了周礼的“亲亲”原则,使得儒家的“礼”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尊尊”“贤贤”。从孔子到荀子,儒家“德礼体系”中“德”的具体内容也经历了从“仁”到“仁义”,再到“义”的变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儒家学派渐趋于分裂 B.儒家伦理违背周礼要求
C.儒学整合了诸子思想 D.儒学在传承中得到发展
13.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比如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崇尚“天籁”音乐。这些不同主张反映了( )
A.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反映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 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14.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下列各项同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
A.不尚贤,使民不争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D.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15.《汉书·张汤传》记载:“是时上(汉武帝)方乡(向)文学,(张)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停)疑法。”这反映出( )
A.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儒家思想影响力上升
C.察举制度有效选拔了人才 D.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16.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国势衰微、苛政病民、社会动乱或天象异常、逢遇自然灾害时,列数自己的错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以获取民心。汉朝是作为有史以来出现罪己诏最多的王朝,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晚年的罪己诏。据此推知,罪己诏是( )
A.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B.皇权统治不稳的产物
C.君主专制集权下的被动选择 D.儒家思想影响的产物
17.董仲舒修改了邹衍(战国时齐国思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三统之正黑统、正白统、正赤统之循环往复,解释历史朝代的转移。他认为:“得天统的受命之王,不是继体守文之王,而是创立朝代的新王。”董仲舒的这一主张( )
A.体现了新儒学的严密性 B.证明了王朝更替的科学性
C.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D.指出了新王改制的必要性
18.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理学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儒学影响深人社会生活
C.成贤成圣是儒学一致的最高追求 D.儒学促倡“经世致用”
19.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 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20.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与此观点相近似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之初,性本善
C.格物致知 D.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21.在16世纪末万历王朝的后期,朝野上下,掀起一股骂皇帝的“非君”思潮。大臣连篇累牍地指责君主的过失,毫不掩饰地揭露当朝皇帝“酗酒”、“恋色”、“贪财”、“尚气”,等等。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皇帝权威荡然无存 B.万历皇帝从谏如流
C.理学影响政治风气 D.早期民主思想出现
22.“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据此可知,二程致力于( )
A.构建儒家的哲学体系 B.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
C.促进儒佛道三教合流 D.探寻万事万物的本源
23.朱嘉在解释“格物致知”时说,只是对一事一物具体之理的认识而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对最高天理的认识,人之心应指向最高层次的知识。“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据此可知,朱嘉认为“格物致知”的终极目标是( )
A.实现思想的统一 B.探求科学之真
C.追求政治的清明 D.探寻道德之善
24.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对于“贤君”、“明君”及其仁政予以充分肯定;王夫之主张天子、宰相、谏官“环相为治”的权力“制衡"机制,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这反映了( )
A.君主权威的下降 B.儒学力图突破传统束缚
C.近代意义的民主意识 D.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25.魏源将以黄宗羲思想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潮作为引入西学的桥梁,梁启超高呼《明夷待访录》比《民约论》还要早十年,并多次偷偷翻印以作为宣传民主的材料,孙中山也曾评价“惟有黄梨洲先生,空传忠孝,卓萦能文章,高瞻远识,超越千古”。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极力推崇黄宗羲思想的共同原因是( )
A.黄宗羲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先驱
B.从传统中寻找向西方学习的合理性
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他们企图推翻落后封建专制制度
26.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 )
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27.右图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由此可知( )
A.商朝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牛耕 B.商朝家庭养殖业有很大发展
C.中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 D.甲骨文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
28.《诗经》中记载了“大田多嫁,既种既戒”的民间歌谣,但其实更早的《易经》也记载了“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的民间歌谣。由此可知( )
A.面临战争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常态
B.传统典籍记录和反映着先民生活
C.《易经》中记载了最早的民间歌谣
D.记载民间歌谣是传统典籍的习惯
29.《全唐诗》中存有僧诗及与僧人交往的诗歌大约2700首,其中僧诗约2500首,游旅寺院的文人约200人,如唐代文人韩愈不喜佛教,甚至对其恶言相向,但韩愈也曾与多位僧人交游,主要是出于对僧人文采和人格的钦慕。这反映出唐代( )
A.思想融合具有普世性 B.文学体裁呈现多元化趋势
C.佛教影响力得到扩大 D.文人对佛教思想较为推崇
3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虽战火连绵,形势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对该时期文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活跃时期
B.《丧乱贴》的作者尤擅于行草,被后代尊为“书圣"
C.《玄秘塔碑》书者创立了楷书中的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
D.魏晋时期受新思潮冲击,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28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思想统一的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6分)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4分)
3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进行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排版是很费工费时的,只有印大量书籍时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在雕版和活字两种印刷方式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古人更偏向于旧的、传统的印刷方式。古人对活字印刷的优势虽说不是视而不见,但终究不愿费心费力去钻研、去创新。再加上封建社会等级地位森严,能够读书识字的只是一些封建贵族及其子弟,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处于文盲状态,对书籍的需求量少。……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大都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视为雕虫小技,这就使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等
材料二
晚清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呈现出与古代出版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国内,中国的印刷技术因此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图书出版业的印刷生产力。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编辑和发行从印刷中分离了出来,出版机构的部门设置也开始按照编辑、印制、发行流程,逐渐走向细化。晚清以前,历代政府均缺乏对出版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进入晚清以后,随着西方出版观念的传入和新式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制定颁布一系列专业法规,政府的出版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中国的传统出版事业不同,身处变革之中的出版业以“救亡图存”“与时俱进”为第一要义,为晚清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肖东发等《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出版印刷业展现的“新面貌”,并说明这一时期的书籍印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
三、论述题(共12分)
33.(12分)齐鲁大地,儒学传承,诚信仁和,经济德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儒家文化与山东鲁商的发展”为题,对上述材料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代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A2.D3.A4.A5.A
6.C7.A8.B9.A10.D
11.A12.D13.A14.D15.B
16.D17.D18.B19.A20.B
21.C22.A23.D24.B25.B
26.D27.C28.B29.C30.C
31.(12分)
(1)发展趋势: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
(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6分)
(3)秦朝的“焚书坑儒”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的“独尊儒术”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提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且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4分)
32.(16分)
(1)原因:活字印刷自身的局限性;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心理影响;书籍的社会需求量少,缺乏市场推动力;政府缺乏重视和支持。(任答两点4分)
(2)新面貌: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加强对出版业的规范管理;强调救亡图存。(任答三点6分)
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社会变革;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任答三点6分)
33.(12分)
①儒家文化推动了鲁商的发展。
鲁商建立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商业道德体系,其核心是儒家的“重义轻利”和“无信不立”。在商业经营中,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互惠互利,造就了鲁商的成功。
②鲁商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鲁商的商业观念、商业心理、商业风格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鲁商按照儒家的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行事,享誉中外,传播和扩大了儒家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