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赞》第二课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胡杨赞》第二课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01 21: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胡杨赞》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胡杨赞》一课第二课时的设计及其分析。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视情感体验的学科,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知识的传授、德育的渗透才会如丝丝春雨般渗透到孩子的心灵,而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通过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这一主题思想。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时的具体设计。
紧扣特点,说教材
《胡杨赞》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更赞美具有这种品性的人。全文既有喷薄的激情,又有优美的文笔,非常适合朗读、诵读训练。作为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既要抓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更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鉴于上述理念与教材特点,我特制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3、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最终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赞美之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联系实际,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2、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依据学情,说过程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上述理念,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主要设计为如下三大板块,依次是:情景导入、品读感悟、激情升华。
1、情境导入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雄浑的《命运交响曲》,配合自己激情的叙述导入:在茫茫的沙漠,滚滚黄沙肆虐,无数的生命屈服于沙漠的淫威:河流干涸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昔日辉煌的城郭也掩埋在这漫漫黄沙之中……然而,一个不屈的精灵,一个顽强的生命却依然存在,它用自己刚强的毅力与风暴搏斗,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与沙漠抗衡,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
此时出示胡杨顽强生长的图片,学生不由自主的发出轻叹。如此,学生的情感及注意力都自然地投入学习中,并为接下来的朗读和体验都做好了铺垫。
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文眼作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在体味文本的情理和领悟文本的内涵过程中,发展语言、训练思维、习得方法,并受到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感染,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巧选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文中哪段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深情?屏幕出示: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这段话将作者钟爱胡杨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环节的教学就围绕这段话层层展开。
我先抛出问题:“这样的胡杨”指什么样的胡杨?哪些段落具体写了胡杨的这些特点?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能用繁琐的分析占用学生的读书时间。”在学习3、4、5、7段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从而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局面,学生始终保持着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读、思、议、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抓住了自己感受最深的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践以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感悟到了胡杨的特点,然后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感染。因此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对胡杨已是满怀敬佩,感情朗读恰好抒发了他们对胡杨酝酿已久的赞叹之情。此时,我又一次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心中又一次燃起赞美胡杨的火花。
紧接着,我又抓住“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这一句式,在文中出现三次,引导学生体会每次出现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呈阶梯状,层层上升。
3、激情升华
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在于赞美胡杨的品性,更赞美了具有这种品性的人。我又趁势引导学生由胡杨联想到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人。学生的感情又一次得到升华。
新课程标指出: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我让学生找一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一只只自信的小手林立而起:我从“千年……千年……千年……”这句话发现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胡杨越来越深的感情;我发现第四自然段用了对比,把胡杨和银杏、柏树相比较,体现了胡杨在作者心中独特的地位……
至此,本课时的重点已然突出,难点自然突破,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自主阅读体会到的,老师不过是引导、启发而已,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里,真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得到了发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及象征的表达方法,产生了创作的欲望。然后音乐响起,我又出示胡杨图片: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钦佩?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赞颂?孩子,你想怎样赞颂胡杨呢?快快写下来吧!
由于前面的教学一直紧扣“情”字展开,此时,学生对胡杨的情已是汹涌澎湃,自然流溢:有即兴作诗的,有深情倾诉的;有用比喻的,有用排比的,有用拟人的……
每一个被请出朗读展示的孩子,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胡杨的崇敬赞颂,而且用上学过的词语,甚至多种修辞手法。我想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已经达到了!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推荐了两篇与此文类似的文章:《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启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最后说说本课时的板书设计。
我主要通过抓关键词来体现作者的感情主线:钟情——动心——赞颂;以及突出胡杨品格的词语: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等,使本课的重点及作者构思意图充分展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和把握。
以上就是我对《胡杨赞》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的设想和阐述。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