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铜 B.氧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离子具有和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该离子可能是阳离子,也可能是阴离子
B.和是某元素的不同存在状态,其粒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和质子数
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定都得到电子
D.两种粒子若它们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相同而电子数相同,则两者一定是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
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是( )
A.114 175 114 B.114 114 289
C.175 114 114 D.114 289 175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
A.Mg——金属镁
B. ——镁原子
C.——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酒精燃烧–分子发生了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高锰酸钾
7.如图所示,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8.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图可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9.某一个原子共有40个微粒,其中有14个微粒不带电,则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
A.14 B.26 C.27 D.40
10.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其中不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粮食酿酒
B.菜刀生锈
C.木材燃烧
D.工业制氧气
1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钠 D.甲烷
12.某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和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阴离子 B.该粒子核电荷数是10
C.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1 D.该粒子中子数是10
1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8,则该粒子是阴离子
B.若x=10,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x=11,则该粒子是阳离子
D.若x=12,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
14.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汞 B.甲烷 C.金刚石 D.氯化钠
15.下列关于液氧气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氧分子的个数增多
C.氧分子变成氧原子 D.氧分子的间隔变大
二、填空题
1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2)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氧气分子间有______。
(3)易碎食品包装里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_。
17.根据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有关实验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用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胶塞塞紧试管,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______。 伸入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 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少量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带火星木条_______。 该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少量品红,静置一会儿 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终水完全变红色 体现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18.如图是锶离子(Sr2+)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锶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图中x=______。
(2)下图A、B、C、D四种粒子中与锶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
A. B. C. D.
19.请画出钙原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0.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a=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2)当a=13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
21.如图为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甲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其离子符号为______。两种粒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填序号):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
(2)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
(3)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
(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
(5)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
23.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24.下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A到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______
(2)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模拟图补充完整______。
25.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若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2,求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26.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
(1)组成______。
(2)变化______。
27.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浓盐酸与浓氨水并未接触却产生白烟NH4Cl,运用分子知识加以说明。
(2)分析盐酸(HC1)十氨水(NH3)→白烟(NH4C1)中分子、原子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B
6.A
7.B
8.B
9.C
10.D
11.A
12.C
13.D
14.B
15.D
16.
(1)水分子
(2)间隔
(3)稳定
17.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或用手握住试管) 复燃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8.
(1) 38 18
(2) B A、D
19. ; ;
20.
(1)10
(2) 阳离子 Al3+
21.
(1) 氯原子 17
(2) 乙 Na+ NaCl
22.
(1)①②
(2)①②⑤
(3)③④
(4)⑥
(5)④⑥
23.63 89
24.
(1)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2)
25.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所以该原子的质子数=23-12=11
质子数=核电荷数
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11
答: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1。
26.
(1)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2)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或反应为分解反应等等)
27.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