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一、外国列强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6—1842.8 1856.10—186010 1894.7—1895.4 1900—1901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作战一年多,清兵节节失利,被迫与英军谈判《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主凶, 美俄帮凶1860年,占领天津后,一路烧杀,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大片领土进一步加深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日本黄海大战,占领辽东半岛;北洋水师覆没马关条约大大加深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夺大沽口,攻天津,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鸦片战争(1840—184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赔款,没有割地和开放通商口岸)请谈谈这几次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 济落后;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
双方代表:中:李鸿章 日:伊藤博文
内容:1、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
内容: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有哪些典型人物和事件?民族英雄林则徐 ——
水师提督关天培 ——
收复新疆左宗棠 ——
致远管带邓世昌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义和团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水师提督关天培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鸦片的危害,给中华民族 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6月25日
主要措施: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鸦片的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加重农民负担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水师提督关天培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 率兵奋起抵抗,他亲自 点燃火炮,轰击敌人, 当英军拥上炮台时,关 天培拔出腰刀,同敌人 搏斗,战死炮台。左宗棠收复新疆起因:浩罕国阿古柏侵入新疆, 占领喀什噶尔,新疆出现危机。
经过:1、1875年,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2、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噶尔。3、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4、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粉碎了俄英两国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我国的塞防,维护了祖国的统一。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894年9月,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壮烈牺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时间:1851年—1864年。
领导人:洪秀全
经过(1)金田起义—“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2)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
结果: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864年,
天京(南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2、1862年8月青浦战役:太平军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义和团运动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应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任务,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大显身手一、选择题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话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迫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ABA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上、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5、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青浦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
6、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B、有利于外因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C、直接威胁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D、勒索中国大量赔款
DDB7、作为清朝大臣,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设立新疆行省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C、林则徐D、张之洞
8、19世纪70年代,英俄承认阿古柏伪政权,并与阿古柏签订协约,其目的是( )
A、通过支持阿古柏进而控制新疆
B、使阿古柏政权称臣
C、利用阿古柏与清军抗衡
D、英俄在争夺新疆时相互妥协
9、左宗棠的事迹有 ( )
(1)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2)率兵 收回伊犁(3)收复新疆(除伊犁外)(4)设立新疆行省
A、(1)(2)B、(2)(4)C、(3)(4)D、(1)(3)
10、“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战斗AADC11、1895年—1945年台湾离开祖国怀抱达50年之久,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2、下列关于《马关条约》中的规定,最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13、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14、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ACDA1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涉及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6、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 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中外反动势力 D、腐朽的清政府
17、下列 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是( )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1) (2)B、(3)(4)C、(2)(4)D、(2)(3)
1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辽东半岛 B、黄海 C、威海卫 D、丰岛
BBC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业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不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1、鸦片战争穿鼻海战2、甲午黄海大战3、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每一幅图片对应的条约名称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图1———《南京条约》 图2——《马关条约》 图3——《辛丑条约》邓世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