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人教版)
第四章 光现象 期末总复习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 B.“日食”的形成
C.树荫下太阳的光斑 D.水面上小树的倒影
2.水中潜水员看到岸上的灯亮了,下图能正确表达该光路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折笔
C.雨后彩虹 D. 水中倒影
4.下列现象与对应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直线传播
5.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选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将平面镜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像的位置也向左平移
C.采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来判断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D.若玻璃板厚2mm,可以看到两个等大的虚像
6.月牙岛生态公园是抚顺市地标式景点,如图所示是月牙岛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牙岛内湖水表面波光粼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月牙岛的京桃花光泽艳丽是由于它能发出粉红色的光
C.月牙岛启运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水舞秀音乐喷泉是因为光射到水柱上发生了漫反射
7.水星凌日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水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三者能连成直线,便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其道理和日食类似。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猴子捞水中月 B.看到池塘里的水变浅了
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D.太阳在树底下形成的圆形光斑
8.下列光学元件与所用光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汽车后视镜——光的反射
②眼镜——光的反射
③平面镜——光的反射
④放大镜——光的折射
⑤照相机——镜头光的折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坐在教室里边上的同学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种现象俗称为“反光”,如果用投影仪投射到白色幕布或白色墙面上,坐在教室里各个位置上都能看清幕布或墙上的图像,对于这两种现象,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遵守,后者不遵守 B.前者不遵守,后者遵守
C.两种情况都不遵守 D.两种情况都遵守
1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入射角为67.5°
B.AO是入射光线,反射角为45°
C.CO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22.5°
D.CO是入射光线,反射角为45°
11.如图所示,嘉嘉同学站在平静的澄池边看到“房在水中现,鱼在房上游”;关于他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C.D.
12.如图所示,以下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图乙中,为了研究真空是否传声,需要用抽气机将玻璃罩抽成真空
C.根据图丙中的现象判断,测量同一凸透镜的焦距时,用红光比用紫光测出的焦距大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3.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他在湖边看到湖水中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请在图中画出他所成的像(MN表示湖面)______。
14.一束光与水面成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折射角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15.2012年6月6日在地球上观察到的金星凌日现象,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如图(甲)
(1)在地球上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___________是光源,而是通过___________而看到的。
(2)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原理来解释。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乙)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___________还能看到凌日现象。
16.如图所示,在疫情期间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扫码登记进城,能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无人机上悬挂的印有二维码的硬纸板相对于无人机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二维码对光发生的是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无人机搭载热辐射成像设备是通过人发出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检测人是否发烧。
17.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刚到国际海水浴场游泳,刚到海边时他们看到悬挂着彩带的巨大气球漂浮在海面上空。当他们戴着潜水镜(平玻璃制作)潜入水中时,从水中仍能看到这个“气球”,此时看到的“气球”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所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水中看到的“气球”高度比在海边看到的气球高度要______(选填“高”或“低”)。
三、作图题
18.为临摹一幅熊猫画,小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将熊猫画(用AB代替)竖直摆放在白纸上方。透过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小明看到白纸上有熊猫画的像。然后她用笔依照熊猫画的像在白纸上描绘了一张熊猫画。请在图中画出平板玻璃的位置,并标出其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及度数。
1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0.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沿虚线、方向射出,要求:①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②在图中画出平面镜;③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四、实验题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转动:
(1)如图甲所示,当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反射光线,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为轴线,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在纸板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22.如图甲所示,小红在检查视力时发现用到了平面镜,于是她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中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
(1)相同条件下,______(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更清晰,实验时小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
(2)如图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此像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实验后小红明白了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如图甲,若测视力时要求人到视力表距离为5m,房间宽度3m,则小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m。
五、综合题
2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1)我们日常检测体温会借助于水银温度计,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会选择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枪检测体温;
(2)雷神山医院负压病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空气是从________(选填“外向内”或“内向外”)流动的;负压病房是通过风机工作来实现的,负压病房的换气量与房间人数和风机工作时间的乘积成正比,3人6小时的换气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人5小时的换气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树荫下太阳的光斑和“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C不符合题意;
D.水面上小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灯,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由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只有A正确。
故选A。
3.A
【解析】A.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就会在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故A正确;
B.水中折笔是光由水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结果,故B错误;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A.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射在不发光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发生折射,所看到池底的虚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产生彩色光带,是光发生色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们就看见了太阳,是太阳光经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A.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玻璃板厚2mm,玻璃板的前后两面都会成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A.湖水表面波光粼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月牙岛的京桃花不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光泽艳丽是由于它能反射粉红色的光,故B错误;
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水舞秀音乐喷泉是因为光射到水柱上,光线反射向四面八方,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猴子捞水中月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看到池塘里的水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属干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 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 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析】汽车后视镜、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眼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放大镜、照相机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故选C。
9.D
【解析】坐在教室里边上的同学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种现象俗称为“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选D。
10.C
【解析】解:
AB.若A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时,OB为折射光线,此时的入射角为135°=67.5°,反射角为67.5°,如图
;
则OA和OB在法线的同侧,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OB是反射光线时,OC为折射光线,此时的入射角为90°=45°,反射角为45°,此时折射光线OC与法线重合了,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AB错误;
CD.若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时,OB为折射光线,此时的入射角为135°=67.5°,反射角为67.5°,则OB和OC在法线的异侧,符合光的折射、反射规律,如图
;
由图可知MN是法线,PQ是界面;折射角为∠BON
∠AOQ=∠MOQ﹣∠AOM=90°﹣67.5°=22.5°
∠BOQ=∠AOB﹣∠AOQ=90°﹣22.5°=67.5°
所以折射角为
∠BON=∠NOQ﹣∠BOQ=90°﹣67.5°=22.5°
由图可知
∠COB=360°﹣135°﹣90°=135°
∠COA和∠COB相等,则OB为反射光线时的情形与OA是反射光线时的情形相同,此时的反射角为67.5°,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鱼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C
【解析】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一样,故A错误;
B.为了研究真空是否能传声,所以需要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但是达不到真空状态,故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焦距大,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13.直线传播 反射
【解析】[1]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太阳光经过树叶缝隙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2]他在湖边看到湖水中自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经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成的像是虚像。如图所示
14. 小于
【解析】[1][2]一束光与水面成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的大小是;由于水对光的折射率大于空气中的折射率,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5.不是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水星
【解析】(1)[1][2]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故月亮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月亮是通过光的反射而看到的。
(2)[3][4]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16.静止 漫 红外线
【解析】[1]印有二维码的硬纸板相对于无人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2]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二维码,说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说明二维码对光发生的是漫反射。
[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当人体发烧时辐射的红外线变强,热辐射成像设备是通过人发出红外线来检测人是否发烧。
17.折射 虚 高
【解析】[1][2]气球反射的光斜射到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人眼,人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形成气球的虚像。
[3]在水中看到的“气球”高度比实际位置高,所以实际是变高了的气球的虚像。
18.
【解析】图中AB(熊猫画)垂直于水平桌面,而熊猫画通过水平桌面上透明平板玻璃的像成在白纸上,所以AB与白纸上所成像垂直。
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延长AB与水平桌面交于O点,过O点作AB与水平桌面夹角的平分线,即为平板玻璃所在位置,且其与水平桌面夹角为45°,如下图
19.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0.
【解析】作出、的反向延长线(虚线)、交点为、连接S与,做的垂直平分线,即平面镜的位置;作出、的入射光线(带方向的实线)和反射光线(与虚线、重合),如图所示
2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远离 不能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1)[1]实验中,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通过多组数据寻找光的反射规律,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的大小,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光线OB会远离法线ON。
(3)[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时,纸板E、F和法线不再在同一平面,因此,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4]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时,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当纸板E、F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通过实验对比,可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2.平面镜 既能成像,又能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A 反射 相等 不能 2
【解析】(1)[1][2]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线。在相同条件下,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多,所成的像更清晰。本实验中,要确定像的位置,因玻璃板能成像,且玻璃板是透明的,能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故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既能成像,又能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3][4]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人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像,故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A侧观察;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故此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5]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6]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7]视力表挂在距平面镜3米的墙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3m,而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米远,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5m-3m=2m
23.红外线 外向内 小于
【解析】(1)[1]测温枪测体温的原理是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测温枪利用的是红外线。
(2)[2]负压病房中,因为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空气会从病房外流向病房内。
[3]负压病房的换气量与房间人数和风机工作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因为
即3人6小时的换气量小于4人5小时的换气量。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