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主题探究教学
一、历史背景导入:
师:《水浒传》一书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传说为框架,经三百年间无数市井民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的传诵、创写,然后由施耐庵加工创作完成的伟大作品。
然而,这样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却在各个朝代多次被禁止——
PPT展示:
崇祯年间,明廷下令禁止《水浒传》刊印流转;康熙年间,五次下令禁《水浒传》;乾隆十八年,上谕第一次点名批判《水浒传》,禁止将《水浒传》翻译成满文;《四库全书》编撰时进一步对《水浒传》进行查禁;清同治年间,清廷再次颁布对《水浒传》的禁令。
提问:你认为水浒传为什么会被朝廷列为禁书呢?
明确:《水浒传》讲的是“反抗”的故事。
主题聚焦
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 提出疑问,解读“官”“逼”民反
小组讨论交流解惑:
一、这些人所面对的并不全部都是“官”,那么你如何来理解官逼民反?
二、、鲁达是自己反的,卢俊义是被梁山好汉攥上山的,怎么就可以说是官“逼”民反呢?
明确:
一、这些人所面对的并不全部都是“官”,那么你如何来理解“官”逼民反”?
西门庆为什么敢和潘金莲勾结杀死武大郎,而且逍遥法外?——“恶霸”有钱;有钱怎么就敢杀了——背后的贪官;
蒋门神的后台是张团练,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蒋门神表面上不是官,实际上是官府爪牙——官府撑腰;
流氓“牛二”为什么敢欺人太甚?——知道官府拿他没办法。偌大的一个官府,拿一个泼皮没有办法——官府无能。
这说明哪里出了问题?——官僚制度,官僚体系
小结:“官逼民反”中的“官”,不是某一个官,而是整个官僚体系。
二、、鲁达是自己反的,卢俊义是被梁山好汉攥上山的,怎么就可以说是官“逼”民反呢?
1、鲁达虽没有人逼他,但他想伸张正义,同时又知道官府无作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的拳头去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所以,不匡扶正义的朝廷,迫使匡扶正义的英雄,走向反途。
2、卢俊义全没有造反意思的,一腔热血要报国。当梁山好汉知道他的名声过后,就设计陷害他。但是,根源是官府因为收了与卢俊义妻子通奸的管家李固的钱财,要治卢俊义于死地。所以,对官府来说,你是否清白不重要,你有没有银子才重要。说到底吴用的计策能成功就是因为有这样罔顾事实,贪恋钱财,草菅人命的官府。
小结:
《水浒传》所叹者,不过苍茫人世,何处安身立命也。” ——鲍鹏山
四、批注阅读, 解读官逼民“反”
这样烂到根上的统治,让整个社会无序,让那些想好好生活安身立命的人,各处都找不到出路,只有“反”,才可能有一线生机。所以,好汉们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行动。但每个人的反抗目的和方式又是不同的,不同人反抗的不同境界。
任务:批注阅读鉴赏:
1、阅读精彩片段:
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血溅鸳鸯楼;鲁达——拳打镇关西
2、就反抗目的和方式而言,你比较欣赏谁的反抗?
3、投屏展示学生的批注鉴赏
从反抗目的看:
有的人是为了个人利益、个人恩怨或者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的着眼点就是“我自己”;而有的人为了兄弟义气,将自己的生命豁出去,“交出自己去拯救别人”,比如李逵;而还有一种人,不为自己,甚至是为了和自己毫无关联的人,他也愿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比如鲁达。——联系我们前面的分析,梁山好汉揭竿而起,是因为“官逼民反”,逼他们的是整个官僚体系以及它统治下的无序社会,这些具体目的中,哪一个真正是为了反抗这种“无序的社会”呢?——为了公平正义;
从反抗的方式看:
有的人出手有人,始终恪守着人性的底线,保持着人本来就具有的善良。
有的人血腥暴力,伤及无辜,在报仇时将杀人变成了一种毫无人性的杀戮,在“反抗无序社会”的同时,自己就变成了制造无序和混乱的罪魁祸首;
五、思辨:为何反抗失败
水浒英雄最后被招安了,标志着他们反抗的失败。
失败原因分析:
1、每个人的理想不同,没有办法统一去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部分人通过“招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比如物质条件,获得赏识,沙场获得封妻荫子,名垂青史。2、他们的反抗方式,野蛮血腥,也就决定了他们建造的只是一个更加混乱和无序的社会,也就必然会失败。
3、从“官逼民反”这个原因太看,他们本来是要反“官”,反抗“官僚体系”,结果他们自己成了里面的一部分;贪官污吏还在,他们没有动摇根基;
4、没有规章制度——他们的规章制度是个人的道德评判)
这样的好汉建立的世界,更多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它不是我们的理想——或许从洪太尉放出那108个魔君开始,就注定了我们的“水浒”,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没有“水浒”,才是理想的世界。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又岂止是关于“反抗”的思考?希望对这本书的解读,能够成为一把钥匙,带你打开深度解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