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期末复习
古代欧洲文明
单元复习
1
复习导入
世界古代史总体发展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法兰克王国改革)。
两大古代文明类型:东方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西方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访华)。
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
01
世界古代史:思维导图
复习目标(世界古代史第二单元)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古代欧洲文明
世界古代史第二单元时间轴
主题线索
一部作品
一种制度
两大文明
两大帝国
两大建筑
四大人物
《荷马史诗》。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
伯里克利、亚历山大、凯撒、屋大维。
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在自然
地理环境方面有哪些差异?
古代希腊多山靠海,地势崎岖不平,平原小,土地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良港。
古代中国在大河流域,水力丰富,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
海外商业贸易兴盛
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
的建立
自由、进取和善于求索的民
族精神的形成
时间
自然环境
概念范围
城邦代表
特点
统治
地位
“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
——英国诗人雪莱
公元前8世纪
多山,各地区间的联系受阻,不便统一—城邦林立
环海、多岛屿,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斯巴达:军事化城邦
“小国寡民”
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02
知识点1 希腊城邦
海洋文明:又称西方文明,源于古代希腊,以商业为主。
02
知识点2 雅典的民主政治
奠基 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6世纪,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逐渐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建立了民主政体 高峰 特点 具体表现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
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直接民主。
①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②轮流执政: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④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世界的一个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雅典民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成为野心家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暴民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02
人物扫描
解读:他主政时期将奴隶制民主制度发展到高峰,史称“伯里克利时代”
相关名言:
(1)“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2)“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多数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背景 过程 结果
影响 积极 消极
在灭掉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建立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崛起,成为军事强国,趁机入侵。
小亚细亚—埃及—回师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疆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
范围:地跨欧、亚、非三洲
①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②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知识点3 亚历山大帝国
02
骑在战马上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东征的启示:
(1)暴力冲突客观上能够促进文明间的交流;
(2)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暴力冲突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坚持和平交往。
02
知识点4 罗马城邦
罗马城邦 地理环境
兴起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罗马城的象征
罗马共和国 ①建立 ②统治 制度 政权机构 法律 时间 名称
内容 实质 地位 意义
区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509年
奴隶制贵族共和
(1)元老院:贵族组成,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2)执政官:最高行政长官,主持日常政务。
(3)公民大会: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4)保民官: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维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02
知识点4 罗马城邦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09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而不是公元前6世纪初。
02
知识点4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③ 扩 张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三次“布匿战争”,罗马灭掉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④ 衰落 背景 在罗马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发生。 斯巴达克起义 发动者 斯巴达克,一名角斗士奴隶。(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极其低下)
概况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
影响
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布匿战争给罗马共和国带来的后果
第一,它使罗马奴隶制经济
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
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
第二,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
公民制度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
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弱埋
下了隐患。
02
知识点5 罗马帝国
背景 建立 黄金时期 衰亡 原因 内部
外部
分裂 灭亡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①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
②元老院任命凯撒为终身执政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
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都城,东罗马帝国灭亡。
1.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罗马征服地中海 概况 罗马征服商业强国迦太基爆后雄霸地中海地区,成为帝国后,不断向外扩张,公元2世纪,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此时汉朝称之为大秦,丝绸之路架起了两国交流的桥梁。
影响 罗马帝国的征服统治充满暴力,使得被征服地区人民受到严重剥削压迫,但同时带去了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罗马征服地中海
02
知识点6 文学和雕塑
文学
雕塑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每4年举行一次。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因荷马史诗而得名。因此把之一时期的希腊称作"荷马时代"。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掷铁饼者》
02
知识点7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 地区 特点 代表
希腊
罗马
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雅典帕特农神庙。
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帕特农神庙遗址
罗马大竞技场
(斗兽场或角斗场)
万神庙
解读: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整体和谐统一,反映了雅典人对神的尊崇
02
知识点8 希腊哲学
哲学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之死》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其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罗马国家的发展过程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
公元前3世纪中至公元3世纪初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起源
发展
完善
影响:(1)对罗马统治: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2)对后世立法:其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视证据、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02
知识点9 罗马法学
蓝本
发展
完善
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
公元后
公元前
古埃及太阳历
凯撒命人编制新历法--儒略历
格里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格里高利历
知识点10 罗马历法
02
凯撒命人以埃及太阳历为蓝本编制 “儒略历”。规定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一天。“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
文学
雕塑
哲学
建筑
法学
历法
《荷马史诗》
奥林匹亚神庙宙斯像、《掷铁饼者》
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雅典帕特农神庙
罗马大竞技场、万神庙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学系统
儒略历
希腊
罗马
古典文化
知识拓展:
1.发达的经济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2.海洋交通的开拓,便于交流和吸收别人的长处。
3.人民的辛勤劳动是文化的源泉。
4.文人学者、艺术家与科学家刻苦钻研与总结人民群众实践,形成了伟大的成就。
5.民主制度的推动,政府对文化的重视。
古希腊、罗马取得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
02
核心素养培养
古代东西方文明不同之比较
类别 出现时间 典型代表 地理特征 人口分布 文明特征 政治制度 对后世影响 认识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奴隶制君主专制
人口稀少且分散
人口众多且集中
约公元前3500年
最早约公元前2000年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地势平坦,适宜农耕。
以海洋为中心,海路畅通,耕地有限。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农业发达,自然经济繁荣;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罗马法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至今。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巨大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
02
核心素养培养
(1)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源头,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古希腊著名建筑特色影响至今,帕特农神庙至今仍然是雅典市的地标与旅游胜地。
(3)古希腊哲学是留给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奥林匹克运动会即起源于古希腊。
(4)古罗马人以崇尚法制而闻名于世,古罗马法律也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罗马法对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5)古罗马既崇尚建筑的美观,又注重实用性,建筑艺术影响至今。
如何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单元小结
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
希腊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文明的源头
罗马
罗马帝国
继承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小国寡民
雅典、斯巴达
伯里克利改革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十二铜表法》
地中海霸主
黄金时期
地中海成为罗马内湖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民主
法律
02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
1、(2020年新疆)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其建立的帝国是
A. 波斯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日不落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B
真题演练
2.(2020年辽宁阜新)根据“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元首制”等名称判断它们应出现的国家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阿拉伯 D.法兰克
D
3、(2020年贵州黔西南)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4、(2020年内蒙古通辽)欧洲人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作“古典时代”。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在政治制度上最大贡献在于
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C.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D
B
5、(2019·江苏连云港)“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A.拥有最高的司法权 B.维护全体人民利益
C.忽视妇女等参政权 D.奠定国家强盛基础
D
6.(2020年湖南郴州)2020年是闰年,古人为了纠正古代历法中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一天的办法设置闰年。这种设置闰年的方法最早出自
A.古埃及太阳历 B.苏美尔人的阴历
C.中国农历 D.古罗马儒略历
C
7、(2019·江苏南京)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B
8.(2019·山东青岛)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帕特农神庙 ④长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D
9、(2020年湖北宜昌)古代希腊有一位与中国孟子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有卓越贡献。他就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A
10.(2019·江苏无锡)“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C
11、(2019·广西贺州)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体现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A.小国寡民 B.重视农业
C.民主政治 D.对外扩张
B
12.(2019·内蒙古通辽)西方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英国近代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这里对希腊的赞美是基于它
A.是古代大河文明典范 B.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D.建立了地垮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A
13、(2019·山东滨州)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B
14.(2019·江苏南通)古罗马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有关古罗马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了帕特农神庙 B.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 D.伯里克利推行民主政治
C
15.(2019·四川内江)古希腊文明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第一页,古罗马历史则展现了欧洲上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C.盲诗人格列高利编著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诗
D.公元前4世纪,伯里克利建立了横跨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16.(2019·广东深圳)如右图所示,公元 2 世纪,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版图达到最大的国家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 D.罗马帝国
B
D
17.(2016年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三《荷马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图为《奥德赛》故事瓶画)
图一 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图二 鲁迅曾评价(《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图一至图三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图二和图三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1)图一: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图二:内容是系统编修(记载)历史;载体为书、纸;体例为纪传体。(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图三:民间口头创作;体裁为诗歌。(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图一:甲骨文是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的开始;(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图二图三:均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