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 1、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2、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
3、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
4、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期的照相机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慈禧太后婉容大婚婉容照相馆中的民间女子照相术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国门的被迫打开,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也传入中国,并终将被国人所接受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5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来。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阮玲玉周璇胡蝶 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称为无声电影或默片;后来,无声电影被有声电影所取代。三、社会习俗的变化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通过这个课本剧,你感觉当时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呢?剪辫溥仪剪辫装清末剃发图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改称呼
当时普通百姓拜见清朝官员时的情景——跪拜行礼,口称“老爷”或“大人”。对这种“见面礼”你有什么看法?
这种“见面礼”就是具有严重的封建等级观念。
改称呼:孙中山下令革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或“君”。目的是为了表明政府的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
想一想“改称呼”体现什么思想?
称呼的改变实质是,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追求政治上民主、平等的权利。这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思想。
清朝官服孙中山和中山装易服饰旗
女
之
袍清
末
民
女20年代的旗袍民
国
少
女现代旗袍解放初的旗袍1938年的海外旗袍20-40年代的旗袍 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合作探究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剪发辫、改称呼;中山装与女士高领服装的出现。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从此西方列强从中国搜刮钱财,而西方先进的一些生活习惯、发明创造、典章制度也随之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化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合作探究中国古代人们笃信儒家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训,但民国初年却兴起了剪辫的浪潮,请你试分析剪辫令颁布的目的。 去除旧俗,更是向清王朝和封建传统挑战,做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的公民。 合作探究仔细观察下图,(书上P55)辛亥革命后,谁为行人剪掉辫子,这件事说明什么?合作探究军警为行人剪辫子在各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1、照相术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2、电影出现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定军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二、社会习俗的变化1、剪发辫——1912年2、改称呼职务先生、君三、服饰变化西装、旗袍中山装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西服高领中山装,
时代潮流服饰显。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辛亥革命以后,宣布退位。溥仪和其代表的满洲贵族不甘失败,数次图谋复辟,均失败。由于勾结日本,被定为战犯,后被毛泽东特赦,1967年在北京死去。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叶赫那拉氏,名杏贞。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