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液体 精选练习1(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压缩气体需要用力,这是气体分子间有斥力的表现
B.重庆的秋冬季节,有时会感到很潮湿,这是由于空气的绝对湿度大
C.缝衣针有时能静止在水面上,是由于缝衣针两侧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其重力相平衡
D.高海拔地区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水的沸点变高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压强下,固体熔化时都有固定的熔点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
D.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与固体分子无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压强下,固体熔化时都有固定的熔点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
D.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与固体分子无关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后密封,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内表面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钢罐内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钢罐内的冰把它们冻牢了
C.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D.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布朗运动说明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和号”核心舱中飘浮的水滴几乎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结果
D.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B.摄氏温度变化1℃,也就是热力学温度变化1K
C.把物体缓慢举高,其机械能增加,内能增加
D.通常情况下,气体比较难以压缩,这是因为压缩气体时要克服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存在浸润现象
D.夏季天早时,给庄稼松土是为了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压强下,固体熔化时都有固定的熔点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
D.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与固体分子无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
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及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有关
D.当两薄玻璃板间加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使得液面有表面张力
B.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C.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就越容易平衡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越慢,人就感觉越潮湿
B.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即使伞面上有很多细小的孔,伞也能达到遮雨的效果
C.用热针尖接触涂有石蜡薄层的金属片背面,熔化的石蜡呈圆形,说明石蜡具有各向同性
D.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②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
④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金属是非晶体
⑤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⑤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0℃冰的分子平均动能小于0℃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C.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D.在水中的花粉小颗粒做布朗运动,水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E.当两个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子间的距离越小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越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外界空气湿度有关
B.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C.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汽化吸收的热量和液化放出的热量相等
15.关于热学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素墨水中碳粒的布朗运动是由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B.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就会变咸,这是食盐分子的扩散现象
C.清晨,树叶上的水滴球形是出于水滴四周都有大气压力
D.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远不为零
E.晶体的形状可能是无规则的
二、解答题
16.液晶是指液态晶体,这种说法对吗?
17.如图所示,通电雾化玻璃是将液晶膜固化在两片玻璃之间,未通电时,看起来像一块毛玻璃,不透明;通电后,看起采像一块普通玻璃,透明。通电雾化玻璃能满足玻璃的通透性和保护隐私的双重要求,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请根据液晶的特点,分析其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气体之间分子距离很大,分子力近似为零,用力才能压缩气体是由于气体内部压强产生的阻力造成的,并非由于分子之间的斥力造成,A错误;
B.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比较大,B错误;
C.缝衣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导致的,即缝衣针两侧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其重力相平衡,C正确;
D.而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高原上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变低,因此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在一定压强下,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A错误;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B错误;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的毛细管。相反,如果想把地下的水分引上来,就不仅要保持土壤里的毛细管,而且还要使它们变得结实,C正确;
D.当附着层分子间的作用力小于液体与固体接触面间分子作用力时表现为浸润现象,反之为不浸润现象,因此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与液体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在一定压强下,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A错误;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B错误;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的毛细管。相反,如果想把地下的水分引上来,就不仅要保持土壤里的毛细管,而且还要使它们变得结实,C正确;
D.当附着层分子间的作用力小于液体与固体接触面间分子作用力时表现为浸润现象,反之为不浸润现象,因此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与液体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因为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所以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将铝膜牢牢地压在钢管内表面,故选D。
5.C
【详解】
A.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氢气的分子数目多,它们的内能不同。故A错误;
B.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和号”核心舱中飘浮的水滴几乎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结果。故C正确;
D.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也有确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平行,或者说垂直于液体表面分界线,A错误;
B.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零点定义不同,但分度值相等,即摄氏温度变化1℃,也就是热力学温度变化1K,B正确;
C.把物体缓慢举高,其机械能增加,但内能不变,C错误;
D.通常情况下,气体比较难以压缩,这是因为压缩气体时要克服气体的压强,而气体压强的产生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撞击产生,不是分子间的斥力作用,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选项A错误;
B.在完全失重情况下,气体分子也在撞击容器壁,所以依然存在压强,选项B错误;
C.液体表层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时,液体表面有表面张力;而浸润现象是器壁分子对附着层分子作用力大于内层子分子对附着层分子力,导致附着层分子增多,分子间距小于r0而表现出斥力,选项C错误;
D.干旱的时候,土壤中存在毛细管,加速土壤水分蒸发;给土壤松土后破坏了毛细管,减弱了毛细现象,从而防止土壤内层的水分蒸发,选项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在一定压强下,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A错误;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B错误;
C.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的毛细管。相反,如果想把地下的水分引上来,就不仅要保持土壤里的毛细管,而且还要使它们变得结实,C正确;
D.当附着层分子间的作用力小于液体与固体接触面间分子作用力时表现为浸润现象,反之为不浸润现象,因此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与液体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比较,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故A错误;
B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由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共同决定,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单位时间内分子撞击器壁的次数增多,气体压强就越大;但由于只给定了其中一个因素,而另一个因素不确定,所以不能判断压强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C正确;
D.当两薄玻璃板间加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分子和玻璃之间存在引力作用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使得液面有表面张力,选项A正确;
B.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选项B错误;
C.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选项C错误;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就越不容易平衡,选项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空气相对湿度越大,人体水分越不容易蒸发,人们感觉越潮湿,故A正确。
B.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导致水不能透过,故B正确;
C.用热针尖接触金属表面的石蜡,熔解区域呈圆形,这是多晶体金属导热具有各向同性的表现,无法说明石蜡具有各向同性,故C错误;
D.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故D正确。
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故选C。
12.D
【详解】
①.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①错误;
②.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②错误;
③.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③正确;
④.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但具有固定的熔点,为晶体,④错误;
⑤.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⑤正确。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CDE
【详解】
A.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错误;
B.温度是平均动能的标志,0℃冰的分子平均动能等于0℃水的分子平均动能,B错误;
C.液体表面张力有使液体收缩的趋势,露珠会成球形使表面积尽量小,C正确;
D.在水中的花粉小颗粒做布朗运动,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小颗粒撞击的结果,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布朗运动越剧烈,D正确;
E.当两个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的更快,故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越大,E正确。
故选CDE。
14.ACD
【详解】
A.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外界空气湿度有关,所以A正确;
B.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所以B错误;
C.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所以C正确;
D.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汽化吸收的热量和液化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D正确;
故选ACD。
15.BDE
【详解】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表现,选项A错误;
B.盐分子在水中扩散,使得整杯水变咸,选项B正确;
C.清晨,树叶上的水滴呈球形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选项C错误;
D.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可以为零,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内能不可能为零,选项D正确;
E.多晶体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选项E正确。
故选BDE。
16.见解析
【详解】
这种说法不对,液晶不是晶体,只是在物理性质上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17.见解析
【详解】
在自然条件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无规则排列,像一块毛玻璃,可知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漫反射,光线可以通过,但通过量较少,而且没有规律。
通电以后,弥散分布的液晶分子迅速从无规则排列变为有规则排列,整个液晶层相当于一块普通的透明玻璃,可知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有方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