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1 11: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内容】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并且会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掌握已知两边和其夹角画三角形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动手操作到理性证明,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
2.通过“边角边”的应用,掌握转化的数学方法。
3.通过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人,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思想。
2.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并灵活应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记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师:那么我们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元素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
(一)只给定一个元素:
1.一条边长为4cm;2.一个角为45°。
(二)只给定两个元素:
1.两条边长分别为4cm、5cm;2.一条边长为4cm,一个角为45°;3.两个角分别为45°、60°。
师: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看根据这些已知的条件能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操作,并思考、讨论。
生: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师: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
教师拿出一个圆规,边操作边说明:
圆规两脚的交点记为B,我在圆规的两脚上各取一点A、C,自由转动其中一个角。△ABC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增加什么条件才可能确定△ABC的形状和大小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生甲:给定边AC。
生乙:给定夹角∠ABC的大小。
师:对。
教师拿出两块三角板,边操作边讲解:
我把30°的这个角记为∠B,45°的这个角记为∠C,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交点记为点A,沿着B、C两点确定的直线l左右移动三角尺,△ABC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确定△ABC的形状、大小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
生甲:BC的长确定时。
生乙:AB的长确定时。
生丙:AC的长确定时。
师:对。同学们很聪明。下面,我们用尺规作图作出三角形,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我们先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把它记为△ABC。
学生操作:
师:然后作一个△A'B'C',使A'B'=AB,∠B'=∠B,B'C'=BC,因为A'B'和B'C'的夹角为∠B',所以我们可以先作一个角∠MB'N=∠B,这个作图过程的关键是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我们先作一条射线B'N,然后以B为圆心,以小于BA且小于BC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BA、BC的交点分别记为D、E,然后再以B'为圆心,以与刚才同样的半径画弧,与B'N交于一点,记为E',然后E'为圆心,以DE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一条弧于一点,记为D',连接B'D'并延长得射线B'M,这样我们就作出了∠MB'N=∠B。下面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作一个角等于你画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
学生交流讨论后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然后在B'M上截取B'A'=BA,在B'N上截取B'C'=BC,然后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
师:将你所作的△A'B'C'与△ABC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全重合?
学生操作后回答:能。
师:由此你能等到什么结论?
生: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对。我们把这个判定方法简记为“边角边”或“SAS”,其中S表示边,它是边的英文side的第一个字母,A表示角,它是角的英文angle的第一个字母。
三、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例:如图所示,在湖泊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接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设计一种量出A、B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案吗?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
师:我们不能直接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可以有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可以量出AB的对应边的话,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我们就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了。
学生交流。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因此,我们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点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点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说出这样做的依据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
生:由作图可知,AC=A'C,BC=B'C,又因为∠ACB和∠A'C'B是对顶角,所以它们相等,而它们分别是AC和BC,A'C和B'C的夹角,所以由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可证得△ABC≌△A'B'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A'B'=AB。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解: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达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理由:在△ABC与△A'B'C中,
△ABC≌△A'B'C'。(SAS)
∴A'B'=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已知:如图所示,AD//BC,AD=BC。
求证:△ADC≌△CBA。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那些相等的条件?
学生观察后回答:AD和BC相等。
师:△ADC中AC边与△CBA的哪条边对应?
生:CA边。
师:它们相等吗?
生:相等,因为它们是公共边。
师:很好!那还有什么相等条件呢?
生:由AD//BC得到∠DAC=∠BCA.
师:依据什么?
生: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对。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就能判定△ADC和△CBA全等了。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证明:∵AD//BC,(已知)
∴∠DAC=∠B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和△CBA中,
△ACD≌△CBA。(SAS)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生: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解答。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