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共40张PPT,含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共40张PPT,含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31 15: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5节
位置与范围
1
自然地理环境
2
人文地理环境
2
位置与范围
Part 01
活动一
课堂活动
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处于内陆地区。北临内蒙古高原,南临秦岭,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从纬度上看,处于中纬度、北温带。
活动一
课堂活动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 。黄土厚度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范 围
黄土高原的范围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
包括省区
海陆位置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
地理位置
范围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自然地理环境
Part 02
活动二
课堂活动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
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


阅读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气候特征
该区域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大陆性
活动三
课堂活动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
另一方面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更容易受到侵蚀。
活动二
课堂活动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植被稀少,许多地方表土裸露… …
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
自然原因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
01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02
水土流失的原因
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1
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2
议一议
黄土高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有什么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
Part 03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用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传统生活方式
农作物
黄土高原的小麦
黄土高原的谷子
咸菜疙瘩
饮食
马车、驴车
交通工具
黄土高原窑洞
传统民居
窑 洞
黄土高原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现代的楼房。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阅读
传统窑洞
陕北新窑洞
黄土高原安塞腰鼓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剪 纸
泰 腔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长期的植树造林,变得山青水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当地推广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人们还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现代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治理前
黄土高原治理后
01
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02
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03
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对比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
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民居
交通或通信方式
以小麦、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住进新窑洞或搬到新楼房
以马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对内、外联系不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A
课堂练习
2.下列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现在是水稻的主要产区
C.传统粮食是青稞和杂粮
D.目前采矿业比较落后
A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各种地貌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是( )
A.黄土塬 B.黄土坡
C.黄土峁 D.黄土梁
A
课堂练习
4.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 )
A.窑 洞 B.高脚屋
C.四合院 D.竹楼
A
课堂练习
5.黄土高原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
A.溜索 B.雪橇
C.船舶 D.驴车
D
课堂练习
6.下列行为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是( )
① 露天煤炭的开采 ②矿区道路的建设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开荒种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作业布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