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国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国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31 11: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国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当地球、火星与月球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上就可能观察到月亮与红色火星携手相伴的美丽“火星合月”景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示意“火星合月”时相关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2.当我们看到某天体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走过,这种天象称为“凌日”,如金星凌日。在火星上观察,可能形成凌日现象的天体是
A.木星的卫星 B.木星 C.地球 D.土星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
B.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4.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
①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②地球磁场被扰动很明显
③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受到干扰 ④为地球提供更丰富的光热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据此回答7~8题。
7.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8.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下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0.该地岩石呈现红色的原因可能是
A.当地沙漠为红色
B.植物根系染色作用
C.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氧化物
D.洪水染色作用
右图为我国华南某海岸带示意图,甲、乙、丙处沙滩砂砾的颗粒大小不同(丙<甲<乙)。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海岸带开始大量种植木麻黄树。据此回答11~12题。
11.丙处砂砾的主要来源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河流堆积
D.河流侵蚀
12.调查显示,甲处砂砾颗粒小于乙处,最可能是因为
A.涨潮时海浪沉积作用的差异 B.退潮时海浪沉积作用的差异
C.涨潮时海浪侵蚀作用的差异 D.退潮时海浪侵蚀作用的差异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地貌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主要有峰林、孤峰、地下溶洞等地貌形态。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北部,该区域内没有大型的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也不发育,仅在陡崖上分布有一些岩屋和直径小于1米的溶蚀小洞。该区域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4%。下图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14.导致该地区地下喀斯特地貌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
B.表层土壤浅薄
C.岩层可溶性弱
D.植被稀疏
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前期巨大的冰川切割海岸边的大地,形成一道道槽谷,当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槽谷,便形成了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是世界上峡湾最为典型的区域。下图为峡湾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回答15~16题。
15.峡湾形成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6.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峡湾的特征是
A.河湖密布
B.曲折幽深
C.滩多水急
D.瀑布众多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
1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
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
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
18.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
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19.对流层高度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寒带地区 C.赤道地区 D.温带地区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21.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某地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18—20时 B.10—14时
C.5—8时 D.0-2时
23.图中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根本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C.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D.临近河湖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
A. B.
C. D.
25.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 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洒香水改善气味 D.在冰箱冷却洋葱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吹山风 ③该时段为白天 ④该时段吹谷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上题现象的大气运动模式是
A. B.
C. D.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下图),在冬季晴朗的白天,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下列地理现象和暖棚保温作用一致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少有霜冻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9.冬季的白天,暖棚和内室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 B.
C. D.
30.暖棚顶部排风口开启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II卷(共55分)
二、读图综合题(55分)
31.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说出该区冲积扇的分布及形态特点。(6分)
(2)分析该区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提示:从水源、地形、气候等角度展开)(6分)
(3)近年来,图示地区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增长变缓,试分析原因。(提示:从植被、水库、水量等角度展开)(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合理应用大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蔬菜供应的品种和产量。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请解释说明。(6分)
(2)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6分)
(3)大棚温室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如图甲所示),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湖边人类活动不断增加。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面积1900多平方千米,湖区周边风力较大且变化明显。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东侧a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乙所示,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丙)。
(1)说明纳木错多夜雨的原因。(6分)
(2)分析a气象观测站8月比1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6分)
(3)试分析湖边某城市扩大规模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7分)
国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A B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D B A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D D A C B A B
二、读图综合题(55分)
31.【答案】
(1)分布: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2分)形态特点:冲积扇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堆积物由粗到细。(4分)
(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6分)
(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流水侵蚀能力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流中上游水库增多,拦截泥沙增多,入海泥沙减少;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用水的影响,河流水量减少,搬运泥沙能力减弱。(6分)
32.【答案】
(1)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6分)
(2) 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降温。因此大棚内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6分)
(3) 大棚里夜间保温作用强,夜里的温度较自然状态下高,因此大棚里昼夜温差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蔬菜品质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6分)
33.【答案】
(1)受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湖区温度高于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6分)
(2)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所以气温日较差小。(6分)
(3)影响:使湖风加强(或陆风减弱)(3分)
原因: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或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4分)
同课章节目录